第一章 毕业后的迷茫(1/2)


  年龄大的学生,就是大学生。
  这句话是学院课堂上辅导员说的,刘钺邯记忆犹新。大专三年毕业的他,对于村里人说他是大学生时,他总是迟疑片刻后转移话题或解释一下,自己是大专生。
  若是本科毕业,那会毫不思索的承认自己是大学生。若说不是吧,又真真实实的高中毕业后又上过三年学。
  爱嚼舌根的农村人,那必定认定刘钺邯是个迟钝、反应慢的无能之辈,因为在他们眼里能说会道的才是人才。
  一个问题,有些人张口就来,反应极快,是人精;有些人出于真诚在脑海里论证答案,迟疑片刻,是呆瓜。
  现在的大学,毕业容易,就业难。在四五线城市的刘钺邯,在乡镇朋友那把简历打印了五十份,回到了二线城市,戴着眼镜,穿着学生装,到了人才市场却不知道投给哪家企业。拥挤的人群中寻找了半天,发现没有一个真心喜欢的工作。
  人才市场附件找了个无人的阴凉地,刘钺邯把简历放油漆地上坐下思考起来自己的问题。前前后后上了十五年学,书本无数,老师无数,到底学到了什么?
  挣钱、创业、找工作、生存这几个赤裸裸的问题,在脑海里左思右想没有答案。不管大专还是本科理应是技校,教会一技之长,服务企业,服务社会。问题是,三四年的学习,不如在运营实践工作中三四个月学来的扎实、实惠。
  不谈纸上谈兵的能力之不足,十五年的学历加20年的经历(从出生算),刘钺邯自己的兴趣爱好是什么,也没有找到,当然除了异性。
  兴趣爱好就是天赋,找到天赋,再从事相关职业,这对于想干大事、挣大钱的人很重要。刘钺邯的现状是什么工作也不喜欢,除了吃喝住其他都不想凑合。
  但是不凑合不行,家庭还有些外债,有些是为他上学借的。刘钺邯抬起屁股,捡起简历,说了句“大爷的,求职”。
  刘钺邯重回人才市场的人群,看见和自己专业粘边的工作,挤进前面,把简历交给招聘人员,硬气的说:这是我的简历,我找工作,谢谢。
  说完转头就走,如此,五十张简历投完,离开人才市场。
  也不知哪来的自信,简单的介绍,自认为五十张简历就可以等来一个工作面试邀约。也可能是从小到大几乎从不照镜子的原因吧。
  坐上公交车,在最后一排,角上坐下,刘钺邯拿起手中的诺基亚手机,内心话“五十个企业,有高有低,我连电话销售的职位都投了,就不信找不到个工作。”
  结果,当然是无人问津。
  一年后
  无业游民的他,原因好多,刘钺邯过去的一年里,从事了十几个工作。少则二三天,多则二三个月,一半多没有拿到工资就离职了。有主动辞职,被辞退。实习期内辞职没工资、压工资等借口,工资很难拿到。
  得到的经验是南方的老板,不管是辞职还是被辞退,工资不拖欠。至于设身处地的北方,只能用一句实话来形容“南方的老板比较少”。
  即使不抽烟不喝酒,吃饭节俭刘钺邯还是不够生活开销,还是偶尔动用下老妈种地粜粮食的钱。农村的孩子出门在外,开销方面,相比吃饭,开销最大的是房租,这事没办法省的。
  二线城市,平房一间,房租二三百,工资全勤才一千二三。刘钺邯干过的电话销售,工资才八百。

和被淡忘的物种差不多的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