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影 灭继夏(1/1)


  北风呜咽着,预示着寒冬即将到来。陈军兵分两路,分别进抵继夏京郊五十里处。继夏仅剩的行台军——东境军已于一月前匆匆结束了和有凤军的战争,有些狼狈地撤回了国内,此时正驻扎在都城城墙处,与陈军展开了对峙。
  双方默契地拉开了一片缓冲地带,并默契地在两侧派兵侦查巡逻。继夏朝堂之上,得知青元王室还未有任何动作,并且自己的侯子也已经在被遣返的路上,张氏侯面如死灰,坐在主位上一言不发。
  从陈国所谓的“代王讨逆”以来将近一年的时间里,被周围其余诸侯视为魔鬼的继夏军一败再败,甚至成建制地被陈军消灭,张氏侯觉得自己篡来的位置不香了。到达继夏都城附近的陈军已达三十万之众,绝不是不久前和有凤军作战结束的数万疲兵和都城内因为宫廷政变而大换血的禁军能挡得住的。
  一个宁静的冬夜,继夏的一小股骑兵正在缓冲地带属于自己的这一侧巡逻着,突如其来的一阵箭雨,瞬间吞没了他们。随后,平地起了无数火把,陈军不知何时已经到了继夏大营前了。旌旗蔽野,在熊熊火光下,在睡眼惺忪的继夏军眼中,是那么刺眼。
  “袭营!”继夏军营中开始慌乱,有些人刚刚翻身起来拿起武器,就被箭雨或者长矛钉在了地上,有些人连甲胄都顾不上穿就往城门方向逃窜。守夜的军士仍在顽强抵抗,但奈何寡不敌众。
  战鼓擂鸣之声忽地响起,陈军重骑兵冲了过来,整片大地似乎都在颤抖。兵甲争鸣,喊杀震天,金铁碰撞之声,犹如一把利剑,刺着双方的耳膜。继夏东境军的主将从中军大帐中钻出,举目望去,无一不是陈国的军队,无一不是陈军的大旗。他试图组织起有效的反抗,但是在混乱一片的大营中回应他的只有中军大帐旁的一百亲兵。继夏主将只好带着自己的亲卫试图从混乱中突围,但是刚翻身上马的他就被迎面而来的陈军骑兵撞的散了架。
  失去了主将的东境军像是一大群无头苍蝇,一部分放下了武器投降,更多的还是继续往城门方向跑去。
  好在夜间陈军并未展开进一步的追击,他们似乎还掩护后方的什么东西往前线运输。这让大部分败军得以进入都城中。后半夜似乎得到了片刻的安宁,控制了阵地的陈军正有条不紊地打扫战场和清点战利品。
  东方泛起了鱼肚白,借着晨曦的微光,城头上的继夏守军勉强看清了陈军掩护着前进的是什么东西,那是数座大型的云梯车,还有已经完成装填的投石器。在这些攻城器械的周围,是阵容严整的陈军步兵。
  太阳逐渐爬出地平线,继夏守军的视线愈发清晰,当然,陈军也一样。“放!”石块轰在城砖上,砸落声和土石掉落的簌簌声不绝于耳,城墙上守军被击中的惨叫淹没在了不断落下的巨石中。
  趁着投石器装填的间隙,继夏守军回过神来,组织起弓箭手向不断推进的陈军射击,不过这并未阻滞陈军前进的脚步。沉雄的鼓声再一次响起,投石器承载着陈军的怒火,承载着陈侯那一颗想要一统天下,结束这千年来的纷争与乱世的,野心就野心吧,他不在乎。战争要牺牲,可是乱世要死的人更多。救万民于水火,私心就私心吧,他必须要完成这份大业,这份十余代陈侯的夙愿,这份天下人盼太平的心愿!
  云梯车已经贴近了城墙,不少陈军战士已经乘势登了上去。城墙上继夏军的顽抗又令战局陷入胶着,纵然这继夏都城城墙宽阔,但陈军兵力优势还是无法体现,只能在这城头上与继夏军鏖战。陈国年轻的将军吴挥翔见状,大吼一声,一刀一旗奋力杀退周围敌军,冲上城楼最高处,振声喊道:“陈侯奉王命假节钺,讨继夏张氏之不道,你们的都城已经陷落,放下武器除去甲胄可饶不死!”
  话音一落,吴挥翔马上展开了手中那面王旗。虽然王室已不如前,但毕竟是数百年来之共主,很多继夏士兵都犹豫了。越来越多的陈军士兵涌上了城头,部分继夏军则开始放下了武器。陈军很快控制了开启城门的机关,还在城下的士兵们列队进入了继夏都城,陈侯在卫队的簇拥下也进来了,准备前往继夏的宫城。
  继夏张氏侯已经不知所踪,他的其余族人也四下奔逃,都害怕承受陈侯和王室的审判和监禁。满朝文武推举出了一个人,欧阳英来草拟降书和主持大局,此人以后也会成为陈侯一大助力,后面再表。
  冬天的第一场雪姗姗来迟...
  

和影与序差不多的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