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回意外收获(1/2)


  乐陵的旅馆很便宜,一个晚上只要30块钱,建文睡得很踏实。早上一阵嘈杂把他吵醒,建文裹上睡衣,拖拉着拖鞋走到窗前。他住的是二楼往下看就是金鳞大街,街上几个城管正和摆早点摊的小贩发生争执。尽管小贩苦苦哀求,城管还是收走了他养家糊口的小餐车。“哎”建文长谈一声,芸芸众生就这样苦苦的在世上挣扎着。但这又有什么办法?在这个朝气蓬勃的世界有人如鱼得水,有人举步维艰。
  早饭后他就开车绕着县城转了一大圈,问了几个棉农和两个棉商得出的结论是今年棉价稳定,市场供需也基本平衡,他拿出一个小册子,在红枣上画了一个圈,在棉花上打了一个叉。得出的结论就是做多红枣,不碰棉花。对这个结果他很失望,红枣盘子太小很容易被大资本操纵,也就是虽然走势应该是多,但如果有大笔资金入场很容易让他们这些没实力的投资者血本无归。
  他不再对其他农产品抱有幻想,先回家吧。
  母亲见儿子又开了一辆更好的新车回家,高兴的合不拢嘴。父亲不善表达,只是打了桶水给建文擦车。“文,今年年前就打春”父亲边擦边没头没脑的说了一句。“这跟我们有什么相干?”“这就是说明年两头没有立春,是寡妇年”“为什么叫寡妇年?”“寡妇年就是不适合婚配,咱村和你同年的都准备年底结婚,申龙和你同岁吧,为了避开这不吉利的年份,托人把身份证改了就是为了怕登记时不够年龄”“那后年结婚不就完了?”“那不一样,后年还要等两年,如果分手了,适合年龄的都结婚了,就没有太多选择了”“知道了,我给他准备点礼物,他结婚时送他就是了”“咳,你少跟我装糊涂,我是说你也得今年结婚,这不你回来了吗?明天起早我给你准备礼物,你去跟晴雯商量一下”“我们不会分手的,这您放心好了”“那也不行,这事你说了不算”
  晴雯家在镇上,沿街盖了几间门面房经营了一个杂货店。这店从晴雯祖父就开始经营,老主顾特别多,所以生意一直不错。从小家境就好的晴雯本可以考个大学,当个公务员的,可她却偏偏喜欢做生意学习成绩不怎么好。父母只有这么一个宝贝女儿也无可奈何,上完中专就回家打理家里的生意。别说这姑娘头脑聪明,把个小店经营的风声水起。镇上的买卖铺户都夸这姑娘天生就做买卖的料。这天她正拿着账本对货,忽见一辆白色的捷达停在门前,正好堵住门口。车上的人也不下车就这么堵着。晴雯皱皱眉毛“这人是来找茬的吧?”一个女孩子也不敢上前理论。这时车窗降下建文一张笑嘻嘻的脸露了出来。“你,你哪里冒出来的?”晴雯又惊又喜。建文这才把车开到车位,从后备箱里拿出给晴雯父母准备的礼物。“快来帮忙”说着把较轻的递给晴雯,自己搬重的。“吆,晴雯这个帅小伙是谁呀?”这时隔壁的做生意大姐扯着嗓子问,就这架势当地人都知道不是提媒的就是走丈人家的。晴雯脸上一红“不认识,一个要饭的”说着提着礼物穿过后门跑到院子去了。“忙着呢您,我是晴雯男朋友,有空来屋里喝茶”建文落落大方的跟大姐打招呼。见他这么爽快大姐反倒客气起来“谢谢,快去忙吧”
  建文是第二次来晴雯家,第一次是二婶带着。山东的习惯是两个年轻人相亲成功,男方就备礼物拜见对方长辈。因为都是乡里乡亲,一般都是知根知底的,就算不认识孩子也认识父辈。所以这个过程一般就是走个过场,不会发生因为老人看不上准女婿的事。这次来建文倒是很忐忑,他和晴雯平时电话联系时从来没有提过结婚的事。这么仓促她会不会不高兴?心里想着脚步已来到院里,这是一个很大的院子,靠街一拉溜南屋是门脸房,一道小铁门连接后院,后院的院子里种了一院子的棉花,一条砖铺的甬路通到北屋。“这院子怎么种上棉花了?那次来我记得种的些花花草草来着?”晴雯没有回答只朝屋里喊“妈,建文来了”房门一开,晴雯的父母一前一后迎来出来。二人的关系是二婶做媒,双方长辈出面交换信物的。所以双方父母都早已认定是亲家了,准姑爷到丈人家来是很受尊重的。

和时势英雄之期市风云差不多的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