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1/1)


  
  没头没脑的雨,下了两天才收起它那哭丧的脸。一阵凉风吹过,铅灰色的乌云被撵的无影无踪。天空出现了蓝天白云。
  雨后的清晨,空气清新,他深深地吸了几口新鲜的空气,立刻感到周身清爽。道路两旁过人高的玉米,被雨水冲刷后,显得格外翠绿。
  他们来到县客运站。客运站是五十年代建的老式平房,候车室不算太大,里面已经挤满了人,从他们的衣装打扮上,一看多半是农民,空气中混合着呛人的烟草味。几个商贩在不停地叫卖着。室内的一个角落,一群人围着小书摊,看着小人书。
  “时间还早,走,看看去。”张维拽了他一下说。
  他虽不感兴趣,还是和张维一起去了。对小人书来说,在上小学的时候,那是他的钟爱。那是书也少,很多书被当成“四旧”被禁看了,只有小人书伴随他的儿童时代。为了买本小人书,父母给他的压岁钱和买冰棍的钱,都一分一分地攒起来,到小学毕业,他的小书箱,有几十本小人书。他也从中得到了知识和童年的快乐。
  书摊上的小人书,书皮都卷曲的不成样子,有的被磨的缺少页数,那些农民,捧着小人书,看的十分贪婪。他扫了一眼,很多他都看过。张维拿了两本,递给他一本,也就是消磨时间。
  在候车室大喇叭的催促下,他们坐上了去陶冬家的客车。汽车在蜿蜒的沙石路上奔跑着,偶尔遇到坑洼地带,汽车开始上下颠簸左右摇晃起来,到陶冬家时,太阳已到头顶了。这是一个小公社,公社所在地规模不大,几百户人的房屋高矮不齐。公社经济并不景气,没有两家像样的商店和饭店。
  陶冬这些天十分闹心,从学校回来就坐卧不安,整天心里空落落的,什么都干不下去。工作分配不要等一段时间,这段时间该干点什么,她自己也不知道,一做点什么就走神。做母亲的了解女儿的心,希望她出去散散心。可她哪儿也不想去。
  这天,母亲忍不住地问:“冬,你这像丢了魂似的咋的了?有啥事和妈说。”
  陶冬唉了一声,说:“妈,我还不如不去念书了,这毕业和同学们都分开了,怪想他们的。在学校时整天在一起,打打闹闹的,挺有意思,现在可好,连个说知心话的人都没有了。真叫人受不了。”
  母亲听着女儿的牢骚,她无法安慰女儿,她是一个土生土长的农家妇女,没念过几天书,但对女儿的感受她能理解。她年轻的时候,也很羡慕那些有文化的人,她希望女儿能多上学,也成为一个有学问的人。自从女儿考学后,她着实为女儿感到自豪,邻居见面也都夸女儿有出息。女儿学成毕业了,她很高兴,可曾想女儿回来还带回了烦恼。她无法帮助女儿排解。
  陶冬做梦也没有想到,在她苦闷的时候,张维和他能到她家来看她。同学的到来,陶冬心情一下子好了起来。让她母亲张罗做饭,母亲见女儿一扫脸上多日的愁云,满脸笑容,也高兴起来。
  吃饭的时候,陶冬竟端起酒盅,陪着两位男生喝了起来。都说人逢喜事精神爽,他们仿佛又回到了校园生活。两盅酒下肚,陶冬的脸泛起了红润。说起话来,还是那样清脆。“你们真行,够意思。我还以为在学校跟我开玩笑,没想到......,是君子,来,我再敬你俩一盅。”说道举杯过来。
  他以前很少喝白酒,这酒太冲太辣,让他难以下咽。今天虽然场合不同,但在外,尤其是在女同学家,也不能贪杯呀。他看了一眼张维,希望能帮自己一下。
  张维却装着没有看见,附和着陶冬,“来,咱们喝了这盅酒。”
  看来是躲不过去了,他一狠心,一扬脖,把酒倒进口中。
  高兴是发自内心的,他们说着,唱着,一吐为快,也不知吃了多久,好久没有这样痛快了。

和相识何相离差不多的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