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怎么又黄了(1/3)


  炸藕夹、炸春卷、蜜汁山药、四色鸡丝、回锅肉、麻婆豆腐、焦溜肉片、开水白菜、外加个酸辣肚丝汤。
  一菜分两盘,一盘留在何家,另一盘端给了贾家。
  等菜上齐,何师傅招呼秦氏姐妹到桌前坐定,他先是将一瓶桂花陈酒打开,给每人杯子里倒上七分,然后举杯祝词,
  若是几十年后,桌子上的这点东西,真不算什么,可在这个年月,物资并不那么丰盛,何师傅又不是巨商大贾,从准备的这些食材上就可以看出来,他是真尽心了。做菜时他也拿出了九成功力,那道开水白菜就很不错,尽管秦京茹的筷子一次也没有伸向里面。
  酒过三巡,秦淮茹遁去,留下相亲的两位进一步沟通。她算看出来了,不用谁搅合,这俩就不是一路人。
  回到贾家,张老太和两个小姑娘吃的正香,拿了双筷子,秦淮茹也坐在了桌前。一边吃着,一边问儿子,这菜做的怎么样。
  说实话,贾家这些年过得好,要么下馆子,要么自家做,又不需要谁给带饭盒,还就真没怎么尝过何师傅的手艺。
  贾公子这也是第一次品尝。
  传闻何雨柱在精通川鲁闽粤、苏浙徽湘八大菜系的基础上,更是把谭家菜发扬光大,就今天的这几道菜而言,还没有达到那个境界。和刘易守昨天所做的菜肴相比,尚略有欠缺。如果剔除环境、灶具等因素,最多各擅所长罢了。
  古往今来,人生在世,大多不过为三餐一眠而奔波。民以食为天,人们总在没的吃、有的吃、吃得饱、吃得好之间循环。想要吃得好,就难免仰仗好的厨师。
  如果说相声是一门艺术,那烹饪可以称之为一种技术,厨师,就是这门技术的传承者。
  而好厨师的价值,恰恰又在于好的食客。会做的不如会吃的,相互促进,才有了今天的南北大菜、水陆全席。
  贾公子把他对每一道菜的感受,说给秦淮茹,两个妹妹边吃边竖起耳朵听着,这其实也是一种耳融目染的熏陶,眼界、见识都需要日积月累,小贾乐见其事。
  张老太倒是没有插嘴,看得出,她还是挺满意的。
  听了小贾的评价,秦淮茹不置可否,又问他对那两个人相亲的看法。
  贾梗该怎么说呢,怎么说好像都说不到老娘心里。踌躇再三便直言两个人怕是成不了。
  秦淮茹并不惊讶这个答案,但是她很喜欢和儿子的这种默契。倒是张老太有些诧异,说难道傻柱这个三十的光棍,还敢挑拣人家黄花闺女。
  贾梗便说,未必是何叔的事,也可能是秦京茹不愿意。至于为什么,很简单,就以今天的菜来说,寻常的食材,却做出了丰富的口味,要是个老饕,一定得点个赞。可秦京茹懂什么好坏,量大味浓就行了,何师傅就好比把媚眼抛给了瞎子,又好比用虎跑泉水,冲泡九溪狮峰的雨前龙井,去喂马牛,既糟践东西又不见得落下好。

和此去诸天讨生活差不多的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