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章 道不同不相为谋(1/2)


  从某种意义上说,围棋一道是少年成名而不被人质疑的最佳捷径。
  近现代众多棋手的成长经历,都是这一现象的有力证明。
  不论是陈宗仁、聂宝安,或是贾老师自己,包括正在冉冉升起的新星马小春,崭露头角的时候,也还都是一个青葱少年。
  他们能够被社会所接受和认可,进而在围棋领域产生前所未有的影响,与所处的时代也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如果是四十年后,科技已经有了左右万事万物的倾向的时候,贾老师必然无法通过这条路,开始自己的崛起进程,只能换一种渠道试试怎样才能名利双收。
  此时的贾老师知道,自己在围棋这条赛道上,还有一段领先优势,最起码在淞沪的常浩和南韩的那个石佛成长起来之前,自己的江湖地位是别人无法撼动的。
  即便是马上就要到来的聂马时代的双星,聂宝安和马小春,短期内也无法和自己比肩。
  至于东倭的那些超一流以及南韩的几个顶尖棋手,更是难以望及项背。
  这不是贾老师的狂妄自大,而是国内外棋界的一个共识。
  甚至在早一些时候,有人知道贾老师在书法和绘画上,也有着超高的造诣,很多国外的棋手,在对局前后,都会尝试求得他的书画作品,并以此为荣。
  正所谓花花轿子众人抬,贾老师对此乐见其成,以至于每次出国前,都会抽空创作一些书画备用。
  对一些他所看好的晚辈,有时还不吝笔墨,现场写下“业精于勤荒于嬉”、“精诚所至金石为开”之类的警句送人,也让他提携后辈的名声传播开来,被人引为美谈。
  这种虚名的传播速度很快,一方面与贾老师作品的水平和价值,当得起别人的赞誉有关,另一方面,也与有心人的推波助澜不无关系。
  其中不管有没有他自己的手脚,贾老师是不会让人联想到他身上的。
  如今王姑娘在称呼贾老师的时候,已经不再只是叫声“喂”、“哎”一类的词汇或者白搭话了,而是偶尔冒上几句“贾老师”、“贾九段”、“贾先生”的敬称,作为有求于他时的铺垫,也成为夫妻之间的一种小情趣。
  但如果是求而不得的时候,尽管明知道斗不过他,王姑娘也会以身试法,毫不犹豫的和贾老师开战,得到自己在语言上无法得到的满足。
  而随着贾老师声名的日益高涨,来求字画的人更是络绎不绝,有自己上门的,有通过王姑娘和一众亲友的,甚至有求到秦淮茹和老王的。
  老四合院的何雨柱何师傅,就求到秦淮茹那里了。
  他到不是给自己求,而是给他与挑担阎解成合开的店里求的,另外还有个要求,就是要请贾老师到店里坐坐,来上几张合影。
  这种商业手段,原本他是不屑为之的,但架不住于海棠的枕头风一个劲的猛吹,让他这个快五张把的老男人实在腰疼,只好来难为秦淮茹和贾老师了。
  何师傅的面子是要给的,但贾老师并不看好他与阎家两口子合开的店铺。

和此去诸天讨生活差不多的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