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罢国之策(1/4)


  “周国上下,埕国立国最晚,底蕴最为不济,寡人推行新政,你埕国或许难存。”
  话音已落,札未出言附和,镛也只是静静地看着庭外轻枝摇曳,此方顿陷沉默。
  良久,札抬起眼帘缓缓说道:“存于不存又有何异?四年已久,尽免田税,迁附的民户依然寥寥无几。若非自家仆农有些饲养牲畜的本事,只怕此行的车马人耗也难凑足了数。”
  “先祖封八国起,传父一代,王国已然寸土难寻,年税入不敷出,而大国串通一致,不肯调涨王贡。故而你立新国,非兄长无情不予相助,实乃是库中积存无几~!”
  “大哥~”
  札的脸上浮现了些动容之色,镛紧皮的脸上顿时折起了皱,起手一压,轻笑道:
  “如今,便有良机可弥补当初。”
  “小弟不明?”
  “寡人许你十城,可敢应下?”
  “为何不敢!”
  “这十城需你以力去争!可敢?”
  “有何不敢!”
  “这十城与你互邻,邹国三城,申国三城,隽国四城!”
  札兀的一愣,“三国皆是魏国之土,他不予我,我如何取来?”
  “八国之外,仅埕,爻......等二十九国为王诏正典之邦,余者皆附从,虽有名录在卷,却未经王庭礼正加典,此等郡国、县国,《礼》书之下,可法可不法,法正其名,则逾《礼》制,可以规没其土;法其不正,则罢其国~。”
  札一时之间不知能应付些什么,呆愣无知言语。
  “你自可安心,寡人已备手段,你只需依策而动,便可~”
  “是,埕国领命~”
  “待你回程,须从北门而走,届时会有三人与你同归,此三人乃卫府骁战之士,以击技冠绝三军。今后会助你取来魏国十城。”
  “魏国甲士三千,岂惧三人之勇??”
  “稍晚自会知晓。只是仅此三人之力,恐于将来不足济也~。为兄之见,可委任团教,募天赋卓绝之材交其砺练,我策之下,武士在精而不胜多。”
  镛又一次将札上下审视一番。
  “去饮宴罢~,若是有他国问起,不必隐瞒,只需匿下卫府三人便可。”镛拍了拍札的肩头,亲切的嘱咐道。
  分别后,镛七绕八拐,进了安容园大殿,正是诸国女眷幼小在此行宴,素来不喜政事的天性,于对聚会倒是比一帮男人要热腾多了。
  -------------------------
  见到埕国归来,楚国一众推出一人,隐隐密密靠到周札身侧,细声探问,周札倒无隐瞒,只是摘去了些自认惊骇的言词。
  “大王令埕国招募武士?”
  待人归来,却给一众人带回满腹疑惑。
  “而后呢?”
  “~”述话之人警惕的向外一张望,掩嘴轻言:“大王有言,上八国、二十九国之外,可法可不法!”
  “上八国我知,可~何谓二十九国?”爻国却是不能转过脑筋来。
  楚国瞧了瞧爻国,笑道:“我若不曾错记,你爻国是二十九国之一,他埕国亦是二十九国之一,还有那位济国。”

和剑下春秋差不多的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