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玉泉寺(1/2)


  北麓城是大烈王朝最南方的边界所在。此城向南以外十里,有一高峰,名为裕子峰,巍峨雄立,拔地万尺,直插云霄。裕子峰再向南便是广袤的蒙天草原,以骁勇善战而闻名的栖林人便长久居住于此。
  北麓城的名字常常让初到此处的客商感到匪夷所思。明明是王朝的最南端,却为何以“北麓”命名呢?然而年岁稍长些的本地老者都清楚,这北麓城原本并不属于大烈王朝,而是栖林人的北部边陲所在!
  大烈王朝始祖皇帝奕麟仙逝之后,胞弟奕政打着“清君侧”的旗号篡政夺位,窃据九五。然而奕政皇帝即位之后,却是实实在在地做了几十年好君王。奕政在位之时,南征栖林,北定玉沙,开凿运河,重修官道。大烈王朝版图空前辽阔,国泰民安,一片欣欣向荣。
  反观战败后的栖林族人,则被大军驱赶出北麓城,踏上裕子峰。山路未经开辟,峰顶又极寒难耐,栖林人浩浩荡荡数万军兵百姓在那裕子峰上死伤过半,余下的人才来到如今的蒙天草原繁衍生息。自此以后数百年,栖林人面对大烈王朝再无一战之力。
  硕文四十一年三月,正值早春,积雪消融。
  是夜,北麓城城墙之上的值夜军士睡意正浓,拄着长枪斜靠在柱子之上。忽然,听到一阵窸窸窣窣的响声,军士猛然惊醒,向着城墙之下望去:只见黑压压的一片,空无一物。
  忽而又听得一声低沉兽吼,军士摇了摇头,放下心来。眼睛刚要合上,只见几把寒光闪闪的钢钩挂在城墙之上!军士还未来得及做出反应,十余名身高约七尺有余的大汉便窜上城头!这些大汉动作迅速无比,瞬间便手持弯刀将各自眼前的守城军士割开喉咙!一时间鲜血迸溅,却无一人来得及发出声音求救。
  只见那十余名大汉背负弯刀,躬身顺着甬道走下城头,左右穿梭来在了城内门防之前,又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几息之间便解决了城内守关之人。
  城门大开!北麓城下瞬间举起无数火把,前方领袖大手一挥,一片冲杀之声伴随马蹄隆隆将那城墙都震得不住颤动!
  栖林大军攻入城中,无论军士百姓,老弱妇孺逢人便杀,见人便砍。一时间北麓城中仿佛人间炼狱!
  北麓城守将廖万寿一边指挥残余军士迎敌,一边举着火把策马狂奔向着城中央烽火台奔去。几乎在廖万寿手中火把掷出同时,一支黑色羽箭便带着破空之声激射而来,将廖万寿钉落马下!
  一股狼烟升腾而起,汇聚于半空之中经久不散。
  北麓城被破的战报很快传到京师。硕文帝震怒,即封上将武伯达为昭武将军,领大军十万南征栖林!
  一个老和尚背负着一个小乞丐在幽州城外的一条小路上急急前行,正是了真和尚二人。这一老一小引得过路之人纷纷侧目:只见那老和尚虽看似年迈,却步伐沉稳;那小乞丐看上去十岁上下的年纪却面黑如碳,毫无生气。
  了真和尚走着,只见背后的小乞丐身体一阵颤栗,吐出一口黑血来。便赶忙停下脚步,把小乞丐稳稳扶坐在地上,单手扬起,一缕微弱的金光渗入小乞丐额头。金光方一渗入,小乞丐痛苦的表情便慢慢缓和起来。了真轻舒一口气,缓缓收功。又待休息了一会儿,便背起小乞丐朝着幽州城外的玉泉寺而去。

和剑雨山河传差不多的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