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聪明的举动(1/2)


  但在了解到儿子想学会骑自行车的想法是源于心中所存的那份崇高的心愿后,高金香马上就意识到这是在一个幼小的孩子心中培养形成最朴素的爱国情怀的好机会,立刻决定利用每日里能被利用起来的碎片时间,帮助儿子完成对于他而言堪称是“人生大事”的学会骑自行车的这件事情。
  在这个想法的驱动下,当冯立放学回家做完老师所留的家庭作业后,高金香都会让丈夫冯浩钦陪着儿子去楼下学骑自行车。
  当然有时候,她也会代替冯浩钦成为儿子在掌握自行车骑行要领过程中的指导老师。
  虽然她的教学能力无法跟自己的丈夫相提并论,但冯立却似乎是更愿意妈妈能陪在自己身边的。
  冯立到现在都记得那时的自己是有着怎样的一个心态的。
  只有妈妈在身边的时候,冯立才会觉得自己是完全放松的。
  爸爸对自己的那些指导没有哪里是不对的,甚至相对于妈妈的教导来讲是更为高效和有针对性的,但冯立就是觉得还是由妈妈来教自己是最好的。
  出现这种天差地别的情况,究其原因就是冯浩钦之于孩子的指导,对当时只有十岁的冯立而言是有些过于的严厉了。
  在高压强的教育情景中,冯立觉得学习骑会自行车的事情已经失去了原有的那份积极意义,变成了一件他必须要去完成的学习任务了。
  而在课余的时间里,凡是沾上学习要求的事物,都会让冯立的神经不由自主的紧绷起来的。
  所以父子二人经过一番关于怎么教会骑自行车和怎么学会骑自行车,在思想上的交流与情感言语上的碰撞下来之后,结果可想而知的是无法实现冯浩钦所想要的那种预期的。
  试想一个没有多少心理调解能力的乳臭未干的小学生,面对着他所不能承受的压力,怎么可能会迸发出良好的状态呢?
  可这个道理是在济南铁路局济铁分局车辆段上班,整日里跟火车机车上的机械部件打交道的冯浩钦所不能理解的。
  他习惯于在严谨的工作流程中推进自己的本职工作,一丝不苟的专注于自己所负责的事情,高标准严要求是他早已习以为常的工作状态。
  所以从媳妇那里领受了教导自己的儿子学会骑自行车的“工作任务”后,冯浩钦就完全将这件事当成是一件自己必须要在计划时间内完成的工作去进行安排了。
  这样做的结果必然是,冯立严重抵触来自一个生产一线的劳模榜样对自己的严苛“指导”。
  教育孩子是件需要耐心的事情,不会像完成生产和建设任务那样,可以在预想的时间里立竿见影地获得想要的成效。
  关于这个方面,在“棉字号”里摸爬滚打了多年,做为一名合格的挡车工,在保证纺织机车不出现“停车宕机”的情况下,已经习惯了“接续断线”、“挑拨经纬”和“整理纺线”等琐碎无序事情的高金香,其实是要比自己的丈夫更为胜任一些的。
  但夫妻二人轮番上阵悉心教导下来,体现在冯立身上的教学成果却很是有些差强人意的。

和馆驿望平差不多的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