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 梦想是可贵的(1/2)


  当心怀疑窦的冯立想要再追问下去的时候,冯浩钦却对问题选择了回避,显然是不想在父子间继续就这个话题多说什么了。
  冯立不知道在父亲和奶奶之间有着怎样的纠葛,以致于父亲会想着尽快逃离自己的家庭。
  他想要弄清楚这个问题的原委,就向自己的母亲进行了求助,期望能从母亲那里得到解惑的答案。
  他的期望没有落空,母亲高金香给了他想要的结果。
  其实发生在冯浩钦和自己母亲之间的矛盾,一切的根源都来自一个让人意想不到的好习惯,即在生活上的节省。
  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千百万个中国家庭都推崇备至的生活习惯。
  勤劳是对的,到什么时候冯立都会持这样的支持态度。
  节俭也是没错的,但应该有个适度的掌握,如果矫枉过正了,就容易走入吝啬的歧途。
  听了来自母亲的介绍,冯立知道自己的奶奶显然在生活节俭方面,是做的有些过头了。
  或许用节俭已经不能形容奶奶对于生活的态度了,用“节省”这个词应该更好一些。
  那么父亲当年在家里过的是怎样的生活呢?
  具体在吃穿用这样琐碎的家庭小事上,冯立的奶奶是将可以进行节省的做法发挥到了一个极致的程度。
  以穿为例,一家老小每个人基本就只有两套衣服可穿。
  一套穿在春夏,另一套就穿在秋冬,逢到季节交换之际,就将两套衣服混穿在一起。
  奶奶对于衣着服饰的要求是不高的,只要能做到遮体避暑御寒就行,其它的是不在考虑范围内的事情。
  这样的持家理念,就导致父亲从小到大所穿的衣服,基本上是补丁套补丁的情况。
  那些爷爷已经穿的很是破旧,不适宜再穿的衣服就改小了给父亲接着穿,父亲原本已经小到不能再穿的衣服,就给冯立的姑姑们穿,或是改做成背心裤衩继续在父亲的身上发挥着余热。
  十数年的时间里,父亲就从未穿过一件崭新的好看得体的衣服,完全没有什么是可以体现好的精神面貌的穿戴概念。
  以用为例,发生在父亲身上的令人不能相信的一个情况是,九岁的父亲居然不知道睡觉时垫在自己身体下面的褥子是什么东西。
  在这样的情况下,当亲戚家因为办喜事特意叫父亲到一对新人的炕上左右滚上三遍,以彰显多子多福喜庆之意的时候,不知家家户户都有的褥子为何物的父亲,是闹了一个大笑话的。
  因为父亲平生第一次躺倒铺了软乎乎褥子的炕上时,整个人是呆住的。
  他的反应是把几层的褥子全都扒开,直到露出最下面紧贴着土炕的席子才罢手,然后躺在上面才觉得不别扭了。
  一屋子目不转睛看着他的人,被小小年纪的父亲做出的惊人之举给惹得是哄堂大笑起来。
  虽然父亲最终是顺利地完成了交代给自己的“温床”任务,但难忘的经历却是让他明白了自己原先认为是正常的事情,在别人看来是非常另类的。

和馆驿望平差不多的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