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20岁左右的成熟(1/2)


  今天,回想起了这些年的经历,在耕种和内陆的双重buff下,很多社会知识,现在都需要重新开始学了。
  因为是24岁了,逻辑思维是大抵是到了瓶颈期,只有经历大的改变了。
  还是觉得路走错了,不该这么久才出来,学校只是教育人的地方,慢慢就不跟职业挂钩了,或者说学校开了最新的研究公司和创业厂区,保证就业和发展。
  但这种基本是真正会读书的人去的,学校提供最新的技术,你好好学习。
  显然自己不是这块料,蹉跎了这么久,觉得错过了很多风景,同时我也知道,不靠这条路,发展空间、认知空间也很少。
  只能说,不读,直接中专出来,就要摸爬滚打,不断试错,因为你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等找到自己喜欢的,也20岁了!如果运气好,有同学帮帮忙,还能学好技术,比现在的强了。
  这时又是信息大爆炸,再去网上学学,对学习的认知也不差。说了这么多,还是忽略了,家里的支持和沉默成本,因为家里对自己的期望和发展限制,以及教育。决定了太多,真不是一代人能发展明白的。
  我一个朋友,他就是中专出来,当了电工师傅。
  这并非是自己的努力(绝大部分)
  因为我了解。
  他说:初中父亲就带他到省的交汇处,看了人才市场,对学历的认知,有了很强烈的认知。
  :加上,哥哥又是一个厂里面的技术工人,经常出差和被派遣去学技术,了解社会很全面。认知的影响一开始就在。
  以至于不渴望升学,更渴望立足,这也是家里有人走出去了,可以带带他,也跟他说了,比你现在刚出社会,强太多了。
  :父母在老家没有耕种,是手艺人,卖早餐赚的盆满钵满,小康是早就有了,也有更多的时间教育下一代,三代人中我同学已经算是,第三代了。解放了双手。
  于是在学习中也不会那么紧张,父母对他的期望与压力也没什么。也是稳定了自己的发展。
  现在这个年纪认知到了这些,很多都是标好了价码,也许该抱抱大腿的,还记得实习哪会儿,准备去找他,可,当时初中认知的找他的带不过来了。
  遗憾就只有,和他一样踏上社会,至少当时是认为和他一样,现在看来从很多地方,都有区别。
  也许应该像大多数人一样,开始北漂,去往经济发达的地方,去那种大城市找找机会,和我父母那一辈一样,但却也像他们一样留了下来,认知也停留。
  再这个节奏紧凑的再次实习时,又发现和专升本前一样,社会对我来说依旧如此陌生,同时也知道,自己的学历到顶了,可以考试第一次规划自己的未来了,之前不是没规划过,但确实是太浅了。
  于是也顾不得那么多,开始给自己时间,这可能真没有过的,想要找个时间多的地方沉淀,想想自己到底要什么,因为现在思维已经是瓶颈了,也不会有和同学一样的条件去突破,所以只能跳过这个阶段,开始想想自己要什么。

和我蝇营狗苟的前半生差不多的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