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多彩的世界与认知(1/2)


  原来这个世界上如此精彩。
  看过卷卷历史,世界同时期发生了什么、其中人们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发生了怎么样的变化,影响了后来人什么。
  古希腊作为哲学发源地之一、它的秩序给我了很大的震撼,很难想象在那么久远一来社会文明初始,就有了社会分工,社会文明得以形成。
  作为后来大航海时代思想的传播,科技的发展起到了深远影响,现在作为了人类文明遗址所在。
  航海,早有涉及,作为非纯陆地式,沿海一代商贸开始就发达,一直如此。长江流域,寄宿和被动接受着沿江一代人们对海洋资源的认知。
  丝绸之路的转变,从河西走廊到海运的开展,预示着商贸的兴起,不但只是为了小宗商品的扩展,更是文明间的交流。
  以至于到现在,通行便利一直是人们向往的,内陆到雾都再经过长江到魔都,如果放在其他路,期间的山林、沼气、野兽,水路在古代只需要几个月而旱路却大概是一生也走不完。
  这里的大概对普通人来说就是绝对了,这也是与海洋资源最后的班车了,也证明了雾都的重要地理位置,可以说古代想要不耕种,内陆就得去雾都参加贸易,或者靠交通便利,在一个水产资源丰富的地方扎根。
  但现在不用了,通行网络遍布,还开辟了飞机这个重头戏,可以说想要去世界各地都可以了,人类发展史的交通直接发生了质变,这也让每个地方都能成为雾都。
  世界的文化交流从陆地到海洋再到天空再到网络,不断的质变,思想和文化的碰撞在不断上演,区别就在于物产丰富度。
  高中课本的地理,忽视了一个重要的部分,海洋和陆地的占比,生态资源的本质不同,现在想来世界还是太丰富多彩了,以为人们常说条条大路通罗马,现在可以说人人都可以立马到罗马。
  到那儿不奢望什么,就是希望找一个工作,随着产业升级工作的门槛也在升级,就如父辈那会儿,他们还有机会坐上时代刚起步的班车,现在想要追上去并上车,只能换一种交通工具了。
  现在迫切需要父母的支持,也就是车票。可还是没看到这个迹象,对发展这块儿,他们是不着急的。
  正如大专找实习还是要求我找当地的一样,怕我去了魔都消费不起。
  好在现在还不晚,如果他们能醒悟的话,也许我该像当初热血的我一样,再次将事情严重性说明,靠着父母给的车票登上这时代的班车。
  这也是我说的唯一一次康波周期了,之前太小没有认知到,以后太老没有机会,现在正是最后一次。
  与其说是普通人的康波周期,不如说是一直都在,只是年龄适合发展阶段,只有这几次。
  热血凉了,不知道会不会再燃起来,现在投简历只投沿海了,哪怕十万八千里。其实之前还有一次机会,我为数不多的人脉,我表哥去魔都工作,没有工作多长时间,就回来了,他给我的感觉就是。

和我蝇营狗苟的前半生差不多的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