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村婚礼(1/2)


  上个世纪的山城,山雾缭绕。一个不起眼的小山村里,正举行一场简单朴实的婚礼。
  新郎是柳忠义,新娘是章会琴,像那个年代的大部分家庭一样,两人的结合,全凭父母之言、媒妁之命,按部就班地按照当时的习俗,进入了婚姻。
  按照当时的习俗,凡是家里有适婚年龄青年的家庭,便会在本村或者相邻的几个山村,打听和自己儿子年龄相近的姑娘,如果觉得对方家世清白,姑娘老实本分,便会找个媒人,上姑娘家去说亲,彼此探一下双方家长的态度,如果初步认可双方的家庭,便会拖媒人在中间说和,让双方找个日子,安排双方认识,这天俗称“见面”。见面的日子,要找村里会掐算的人,根据黄历,挑个好日子,选定了日子之后,便会通知双方亲友和街坊四邻。
  到了见面的这天,经过打扮的姑娘,便会由媒婆带领,由家中能做主的几位长辈跟随,至男方家相看,根据男方能承受的数额,给女方相应的“见面钱”。
  见面的时候,双方家长们往往都是认识的,便聚在一起互相拉拉家常,见面的双方青年,便会被安排在一间单独的房间里,进行简单的沟通,沟通内容非常简单,基本就是看看对方顺不顺眼,如果实在看不顺眼,便会在“见面”之后,告诉媒人,不再相处,俗称“没看上”、“没相中”;如果觉得对方还顺眼,讲究点的人家,便会通知媒人,进行“小订”。
  “小订”,就是挑个良辰吉日,进行小订亲。男方、女方家宴请亲友和街坊四邻,算昭告乡邻,两个人定亲了。定亲之后,女方就可以光明正大至男方家走动了,在那之前,两个人是不能私自见面的。
  如果经过一段时间的相处,两人觉得对方都还不错,便会由双方家长张罗“大订”,男女双方均会通知亲友和街坊四邻,进行订亲仪式。
  订亲这天,男方会到处借桌椅板凳,请大厨来家里做饭,男方家的至亲都会跟着一起忙活,被通知到的亲友和街坊四邻都要上门“坐席”。坐席之前,先要到门口“上账”。主家会在门口设张桌子,请村子里会记账的人,准备一本红纸订成的喜册,登记亲朋好友的随礼,以便碰到人情世事的时候,作为还礼的依据。
  “大订”之后,双方家长便会拿着孩子的生辰八字,找个能掐会算的人确定结婚的良辰吉日,选日子的这天俗称“定日子”。
  定好日子之后,男方便会紧锣密鼓地准备房子,或盖或翻新,找木匠打家具。而女方也会挑一天,将陪送的家具、被褥、生活用品等,送至男方家,俗称“送圆房”。“送圆房”的这天,女方所有陪送的家具,要找专人抬着步行送至男方家,自女方至男方家的路上,往往会挤满了家庭妇女,大家三个一堆五个一群地站在路边,对着陪送家具的队伍指指点点,如果女方陪送的家具比较寒酸,会叽叽喳喳地议论一番,如果女方配送的家具较多,便会一脸羡慕地感叹一回。看完仪式后,回自己家,会如数家珍地学给自己的丈夫听,谁谁家陪送了多少多少家具,两口子又就着这个话题讨论一番。

和山光水色差不多的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