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美”的弟弟(1/2)


  对于弟弟杨海翔,杨海鲸也有一种说不出的陌生感,总觉得他身上有一种超乎同龄人的沉稳和城府,每次和弟弟在一起,杨海鲸总觉得,他才是心智不成熟的那个。
  当年,妈妈被爸爸接走后不久,便有了弟弟,因此杨海鲸和弟弟相差不到四岁。也只有每年过年父母回爷爷奶奶家的时候,杨海鲸才能见到弟弟。因为几乎不怎么见面,因此,弟弟和杨海鲸,还有和爷爷奶奶一点都不亲近,用爷爷奶奶的话说就是,“没有亲自养的崽子养不热乎。”
  对于这个说法,杨海鲸是极其赞同的,因为,他和父母也无论如何都亲近不起来。在他看来,感情,尤其是亲情,绝对不是靠那虚无缥缈、看不见摸不着、由生理学来定义的血脉联系起来的,而是靠一点点、一滴滴的关心和照顾,靠一天天的相处,慢慢积累起来的。亲情的垒筑,犹如万丈高楼,只有做好规划和设计,并打好地基,严格按照图纸一丝不苟、真材实料地施工,方可屹立不倒。而缺乏朝夕相处的亲情,犹如没有地基的积木,即便表面上可以垒高,但因为缺乏根基,一碰就倒,脆弱得不堪一击。
  杨海鲸觉得他和弟弟之间,隔着一道天堑,就像他的名字一样,他像一条大海里的鲸鱼,追求乘风破浪的激情,享受追逐自由的肆意。而弟弟,却像只等待翱翔的雄鹰,孜孜不倦地积攒着自己的力量,期待有一日可以搏击长空。
  弟弟是那种典型的“别人家的孩子”。
  他在学习上极其自律。
  弟弟自从上学以来,一直就是杨海鲸不愿意成为的那个“第一名”。他对自己有着近乎苛刻的要求,在他能力范围内,不允许自己犯错,就像有的人在生活上有洁癖,忍受不了一点灰尘和细菌一样,弟弟在学习上有绝对的强迫症,不允许自己丢一分。在三年级以前,不管班里的大小考试,双百是基本标准。三年级加了英语以后,顺理成章地又树立了“三百”的标准,不光答案正确,他的卷面整洁、书写规范,家庭作业和测验的试卷,都像印刷体一样,经常会被用来当做同学们学习的范本,偶有失误,没有得到满分,他会把自己关在书房里,反复研磨错题,来回求证,并会搜寻多道同类型题目来做,直到那道题他闭着眼都不会写错,才肯罢休。
  从一年级开始,他就是当仁不让的班长,是老师们的心头好,长得干净文气、组织能力强、学习能力强,这样的学生,又有哪个老师不喜欢呢?
  弟弟在生活上极其自控。
  他不允许自己有任何不良嗜好,他忍受不了一丝酒精和香烟的气味,因此爸爸也从来不在家里吸烟。他对饭菜很挑剔,所有的食材都要健康,五菜一汤是基本标准,食材都要根据色彩和营养来搭配;他从来不喝任何饮料,在他看来,那都是不健康的;他从来不沉溺于任何电子产品,他从来不去网吧,爸爸特意给他买的电脑,也只是他用来查阅学习资料的工具,他从来不玩游戏,在他看来,凡是跟学习无关的东西,都是电子鸦片。
  弟弟的兴趣又极其广泛。
  凡是他参加的兴趣班和辅导班,他都是要获得成绩的,各种考级他都奔着最高级别去,能够参加的比赛他都要拿奖,家里有一间书房,专门用来放他获得的各种奖杯、奖状,五花八门、琳琅满目。

和山光水色差不多的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