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格不入(1/2)


  看着父母无能为力又心疼自己的样子,柳钰萤选择了妥协。
  她知道,为了把她们姐妹三个供出来,父母吃了多少苦,受了多少罪,能够给她们提供学费和生活费,已然拼尽了父母全部的力气,在他们能力范围内,他们可以咬牙坚持,但是,面对这外面的世界,父母完全无能为力。而且来学校的这两天,因为海城的宾馆贵,父母每天晚上就在学校外面的公园躺椅上随便睡上几个小时,柳钰萤不能看着父母再继续为她受罪了。
  柳钰萤擦干了眼泪,送走了父母,答应他们会留下好好读书。
  好不容易说服自己,开始好好读书,柳钰萤很快又发现了一个让她无法接受的现实。
  从小到大,她们被灌输的思想就是考中专,考上中专才有好出路,中专生是最有前途的,谁家孩子考上中专才算有出息。中专的录取分数要远远高于一般高中。
  但是,柳钰萤发现在海城不是的。在海城,学习好的孩子首选上高中,考大学。在柳家沟,谁家孩子考上中专,算光宗耀祖,在海城,谁家孩子上中专,代表谁家孩子不会有什么出息。柳钰萤的中考分数,和周围同学的分数,竟然相差一两百分,这让她更加难以接受,她十年寒窗,努力拼搏,以为自己好不容易凭借自己的努力挤进了优秀的殿堂,身边,皆是精英,人人都是互相学习的榜样,大家努力钻研,竞相追逐,共同迈向更高更快更强的台阶,创造无限光明的未来。
  而事实是,周围的很多同学都无心学习,大家把上课看做很随便的事情,不重视课堂纪律,说话的说话,打瞌睡的打瞌睡,请假的请假。而老师也不太管,上完课就走。
  这和柳钰萤想象中的学术殿堂大相径庭。也让她大为沮丧,颇有一种老鹰落进了鸡窝的失落感,觉得不止选错了专业,连赛道都是错的。觉得同学们和她都不同频,他们没有远大的志向,没有人生的目标,不是只有学习,才能改变命运吗?不管将来从事什么职业,现在不都是打基础的时候吗?只有掌握了知识,才能有安身立命的本事。父母那么拼命,她们那么努力,才获得了出来上学的机会,怎么同学们都这么不珍惜呢?
  除了学习,在生活上,柳钰萤和同学们也截然不同。
  她有一个小本子,上面记录了每天的生活费用,因为半年她只有800块钱,这在她们三姐妹中,已经是最高标准了。她需要计划好费用,一个学期大概加起来不到5个月,除去住宿费和学杂费,大概还有500块钱可以支配,一个月100块钱,每天平均3块钱的费用。每天早上一份稀饭2毛钱,一个馒头1毛钱,花卷1毛5,一分小咸菜1毛钱,平均话费4毛到5毛钱,至于茶鸡蛋,油条,云吞,豆浆什么的,太贵了,柳钰萤从来不买。午饭和晚饭,食堂里的素菜基本5毛钱一份,肉菜一块钱到两块钱一份,柳钰萤从来都是打素菜,再加上米饭和汤,一顿大概一块钱。这样全天下来基本保持不到3块钱的生活费,留下一点费用,以备买点学习用具什么的。
  柳钰萤看过《平凡的世界》,她非常理解孙少平为什么吃饭的时候总会最后一个去,尽管时代不一样了,大家生活水平提高了,但她在新时代,也面临和孙少平一样的考验,那是物欲和自尊的双重折磨。
  中午打完菜,都是回宿舍吃的,每个宿舍八个人。宿舍中间是四张桌子排成一排,一边坐四个同学。舍友们会把打好的饭菜都放在桌子上,一般每个人会打三个菜,两个肉菜一个素菜,互相之间还会换着吃。

和山光水色差不多的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