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风筝(1/1)


  小学的时候最擅长的两个游戏,一个是弹瓶盖儿,一个是。
  玻璃酒瓶的金属瓶盖,在一种严格公平的规则下,用大拇指弹出,准确击中另外一枚瓶盖。这个游戏玩的好,确实是出自于我辛勤的夜以继日的练习。但是风筝放的好,却是因为周围的小伙伴们基本上没有人玩这个游戏。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当我的同学们还不知道纸鸢是一个什么东西的时候。的游戏,我已经完成了启蒙。
  北方的春天总是姗姗来迟,趁着东风,是我不敢想象的。被真正的和煦的春风吹拂过来的时候,土地下面早已被播种上了的玉米花生的种籽。那个时候是坚决不会允许你在广阔的大地里奔跑着的。所以总是在春寒料峭的时候。在冻人不冻地的十里春风里,忙着把风筝放上天。因为是别的小朋友少有的游戏技能,所以总免不了附近乡人农歇时长时间的驻足观看。包含着“聪明”“有玩意儿”“将来有出息”这样的褒养的词语,鼓励着一个孩子一颗逸动不安的心灵。
  那个时候自己做的风筝,使用难得寻觅的竹片,用火烤弯成需要的形状,用棉绳进行固定,做成框架。用水泥包装袋剪裁下来的厚厚的牛皮纸,在前后框架上各贴上一层。风筝的整体重量要比现在用塑料做骨绸布做皮的风筝重上很多...
  在北方春寒料峭的春风里飞上天,完全没有问题。的线也不是现在的尼龙线,而是一种铅笔芯粗细的棉线,滚成一个巨大的线轴。线轴是自己用两根木棒两端钉上罐头的大瓶盖儿。瓶盖的中间最粗号的铁丝从中间穿过,形成一个可以滚动的轴。
  这样看起来一个相对专业的线轴和风筝也给自己的风筝游戏,建立了一个看似很高的门槛,以致于好多孩子很长时间望而兴叹了。枯草色的牛皮纸风筝飞在瓦蓝的天空上,风筝的尾巴上拴上自己在村头的垃圾堆里翻出来的各色花布撕成布条连接在一起。在空中飞舞的时候也看不到布上的褪色和污迹。
  总之,虽然风筝拿在手上感觉到很粗糙,但是飞在瓦兰的天空里依然是一个让人心生荡漾的景色。
  我的风筝在我狭小的人生天地的天空上飞舞了两年的时间。第二年的一件事给了我打击,所以我把它放弃了。
  那一年的春天,镇上要组织风筝比赛。老师第一时间就想到了我和我的风筝。也有我的同学跨越了壁垒和门槛,开始放上了风筝。但是在学校的选拔比赛上,依然没有人能够超越我,拿到了唯一的到镇里参加比赛的名额。我感觉校长、老师和同学们的目光都聚焦在我身上,也聚焦了在我的风筝身上。班主任老师拿来了珍贵的白纸,在我牛皮纸的风筝的身上,仔细的用浆糊粘上。我可爱的美术老师,找来了学校仓库里的五颜六色的油彩,在我蝴蝶形状的风筝的身上,在白纸上画上了最美丽的蝴蝶纹理。在学校选拔中成绩离我最近的一个伙伴把他风筝的尾巴——集齐了他妈妈、他姐妹和表姐妹们的纱巾做成的——小心翼翼的悬挂在我风筝的尾巴上,替换了我那些干枯褴褛的布条。
  整个风筝焕然一新,除了我自己手上的线轴。我带着全校的希望出发了。到了镇中心小学的操场上开始比赛。那是一个阳光明媚,清风轻拂面颊的上午。
  我的风筝太愁苦了。太重了,他飞不起来。

和馒头山差不多的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