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1/1)


  岁月像变换的年轮,一圈一圈地随着那卑微屈服于光阴的时钟转着圈。九十年代一过,便到了世界之初的零零年代,零零年代一过儿,又便扭转到了一零年代。
  这个时代出现了一个叫网络的东西,随着网络出现的是计算机和手机,江淮仪表厂里的年轻人也都赶着潮儿买了计算机手机,出行要用手机导个航;买东西也开始在网上买;就连吃个饭也都懒得走得出厂的几步路,在手机计算机上点了那光亮亮的图示就结算了一百年前几筐铜板才能结算的巨大财货。似乎那发着光的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怪物吞没了所有的时间,顶替了那些人原有的爹娘爷奶,成为了那些人的命根子。
  厂里零零散散还住着一些老人,一些六十年代迁过来的老得不能再老的人,他们住得习惯了,这里也就变作了他们繁华世界最后的倚靠,一道阻断了新时代和他们的最后一道不薄不厚的屏障。
  政府极其照顾他们,设立了离休干部的养老医院,医院里住满了老人,每到节假日和周末,他们的儿孙甚至是重孙就会成群结队,来看住在这里极老的老人。
  那些老人仍然保留了一些活力。
  他们会做着儿时的游戏,无聊了就会抬头远眺着,一两辆车抑或是电动车都会引起他们的注意,他们翘首以待着自己的子女儿孙,每当捕捉到一丝一毫他们的踪影,他们就颤颤巍巍地走进屋内,那拄着的拐杖却好似在平地上划起了波浪,弄出“滋啦滋啦”的响声。
  他们准备好孙子或是重孙喜爱吃喝的东西,却因为与新时代脱了节,常常不知道小孩爱吃什么了。那些小孩望着躺在床上的,他们的曾祖父或是曾祖母,又瞧了瞧父母爷奶的眼神,将那自己不爱吃的食物费力地咽下去。那感觉似乎不是在品尝老人费尽心血为他们准备的食物,而是在呷嚼着什么难吃至极的东西。
  李桂芳已经九十六岁了,她的床前是总不缺孩子的,她有着五个孙子,三个孙女,四个重孙子和六个重孙女。每当她在窗子前张望自己的孩子时,一股烦恼便涌上了她那年迈的脑海,她总怕自己那帮虎狼一般的小孩会嫌弃她辛辛苦苦托护工在厂里的小市场里买来的零食。
  意想不到的是,几个重孙子没有去看望她的时候盯着那新时代的电子产品玩,而是粘着她,要她讲她一生的故事,她便从头说起了:
  “山东莱芜的一个小村庄……”
  这本书的故事便油然而生了。

和江淮魂差不多的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