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回家过年2(1/1)


  书归正传。大伯也出来了,他们帮父母接下背篓,母亲拿出两个口袋,,对大伯道:“其他也没有什么带的,就给您拿了两条烟,给嫂子带了件瓜子花生糖,过年是这个意思。”
  小伯接过袋子,笑着说:“你们也难,有这心意也够了。”说着,把父母让进火埠。
  顺冰姐从猪栏那边提着桶过来,看见大姐,二姐忙拉着过堂屋去了。我想跟过去,她们全部让,我只有来田坎边的大青杠树下看鸟。小伯出来抱柴,看见我在田坎上,喊道:“快过来,小心掉到冻水田里,来进屋来烤火。”我只得不情不愿的跟了过来。
  小伯一把把我放到草凳上,我就拿火钳一会捅捅这里,一会捅捅那里,小伯见状道:“来,我给你几个洋芋,放在这火灰里烧。”我接过洋芋,安静的烧了起来。
  “顺定还没有回来嘛?”父亲问大伯道。顺定姐比我们大20几岁,早些年就嫁到酉阳的浪坪张家了。
  “没有,上回带信说要年过了再回来,再说,太远了。”大伯边说边拿起他的烟杆,点上火,甚是享受的放到嘴边吧嗒,吧嗒,抽了两口,一串串青烟从嘴角溢出,如同跳着摇曳的舞姿缭绕上升。
  这支老烟杆,从我记事起就一直陪在大伯身边,它全身用铜片包裹着竹竿,精致而熠熠发光,铜片上雕刻着双龙戏珠栩栩如生,经过时间洗礼的烟嘴已然变成了褐色,散发出浓烈的烟草味,烟锅下方系着一个刺绣小烟袋,里面总是装着一小撮烟丝。
  “大伯,我们先回家了,把东西放好,还要去二伯屋看奶奶。”母亲看了看天道。
  “要得,是要先去看她老人家,最近,她身体不太好,总是咳,吃了几副药了不见效,可能看到大家都回来了,心情也好些。”大伯说起奶奶的病有点愁眉不展。
  “对了,老二可能也是今天回来,他准备把彩江放在我家,说他工作忙,不着家,几个姑娘也在读书,老二屋的也在家服侍母亲,她身体也不好。你看如何?”
  父亲低下头想了一会道:“我觉得可以,娃儿始终还是要有人看到好些,再说了,在过些年也可以给你们端茶倒水。读书的事情我来解决。”
  “要得,我有数了。你们先上去,我晚上上来。”大伯起身让开。我还拿着火钳,嚷嚷着我的洋芋。小伯扒开灰,夹出最小的一个,捏了捏,道:“这个得行了,尾巴根,来,带起,明天来小伯又给你烧。”
  我们出来叫上姐姐,过了猪栏,看见还有一头小猪仔,大肥猪现在挂在火埠顶上。沿着石梯步上了40多步,就到家了。
  我家的吊脚楼是“一头吊“,它的特点是,只正屋一边的厢房伸出悬空,下面用木柱相撑。上层通风、干燥、防潮,是居室;下层是猪圈和用来堆放杂物,夏天,还是会有阵阵的猪屎味道会穿上来。
  上厕所也没有现在的卫生间,更没有马桶。两块木板架在粪池上,中间留一条十几公分宽的缝隙,这就是我们的“便槽。”要是粪池太满的话,会扔一把苞谷壳下去,但还是避免不了解大手的时候一不小心会溅到你的肥腚上,起来是也许还有满腚的红包。
  中间为堂屋,左右两边称为饶间,作居住、做饭之用。饶间以中柱为界分为两半,前面作火埠,后面作卧室。吊脚楼上有绕楼的曲廊,曲廊还配有栏杆,灶房门口有一口大水缸。
  用得最多的就是火埠,一家人就围着火埠吃饭,这里宽敞方便。由于有窗,所以明亮,光线充足通风也好,我们多在此做玩耍和休息,也是接待客人的地方。
  房子东临水田,水田过去就是水井;西接坤伯伯家;背靠大山;院坝是晒粮食的地方,外面是一大片的水田和一条小河沟。
  房后面高坎上是我二伯家。还有不大的一块自留地,用来种点平时吃的蔬菜,沟渠边有一颗绣球花,自留地老坎边有一颗桂花,还有一颗参天的梧桐树。院坝的梯坎下有两颗老梨树,只是不怎么结果,梯坎的中段用三块石板供着土地老爷。
  放下东西,用背篓背着给奶奶的东西我们从后门出来沿着石梯往右上了60余步,就到了二伯家。进屋来,看见二伯娘在灶房煮饭,奶奶在火埠上打瞌睡。我轻手轻脚的上火埠,一下子跳到奶奶的背上大声叫道:“奶奶,我回来了。”
  奶奶身上一抖,猛的睁开眼,脸上笑成了一朵花,:“哎呀,是尾巴根儿回来了。来来来,来我背。”说着就要站起来。
  “快点下来,奶奶年纪大了,那还背得动你,快下来。”母亲朝我一顿吼。
  “背得动,要不下来奶奶抱。”奶奶用手朝后拉住我的两只手。
  “快下来,奶奶不舒服。”父亲也道。
  “奶奶看见你就舒服了,来,奶奶知道你今天回来,给你们准备好东西。”她从口袋里摸出了三块拇指大小的冰糖,递给了我们三姐弟。
  “你们还没有吃饭?就在这里吃。”奶奶看了看父亲道。
  “要得,我去帮二嫂。”母亲说完挽起袖子去帮忙淘米了。父亲把背篓里的东西拿了出来,对奶奶道:“这是巧菊给你买的棉衣和棉鞋,你试一下,还给你带了一条烟,你少抽点草烟,还有一包是你爱吃的软的东西。”
  “哎呦,让你们少买点,自己家花销也大,我一个老婆子那里要这些嘛?”奶奶说着不要,但是我看得出她是真的高兴,高兴的不是买了什么,高兴的是买了,高兴的是人回来了。“老幺,来给我提到里间去。”
  “二嫂,给二哥也买件棉衣,给你也带了双棉鞋,还有给娃们带了点吃食。”父亲又拿出一包。
  满脸病容的二伯娘接过袋子说:“老幺太客气了,那我就收下了哦。”
  吃了早饭,我们就下来了,毕竟家里还要好好收拾的。

和80年代的前半生差不多的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