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辩(1/2)


  序:
  率土之滨,莫非王土?普天之下,莫为王臣?天动万象,谁主沉浮?紫袍案牍,挂杯之间,皆付与红颜一笑。
  晋朝,定都咸安。王朝统治的一百五十年间,百姓安居乐业,社会秩序稳定,但这几年,连续旱灾,颗粒无收,当今圣上,多为宦官蒙蔽,政策是好的,到了地方上实施就变了味了,加之当今锦王王炎四处传播谣言,挑拨各大诸侯与皇帝之间的关系,加之边境少数民族与晋朝冲突不断,中央权力逐渐式微,分封制度逐渐破坏,而今圣上权力被架空,兼之王畿面积狭小,中央可以直接控制的地区较少,军队势力一般,且大部分军队被调到地方镇压叛军和造反的藩属国。这天,怕是要变了。
  暗潮涌动。
  晋朝一七六年,普通的一天,咸安城内,清心殿内(注:殿前月台两角,东立日晷,西设嘉量。内陈宝座、屏风;两侧有熏炉、香亭、烛台一堂),端坐着一位十八九岁的少年,风姿卓然,龙章凤姿,天质自然,灼灼生辉,修眉凤目,身上早已褪去了原属于这个年龄的稚气,凌人的气势,令人不寒而栗,他将右手托在腮上,微微右倾,应该是在思考些什么。
  站在龙椅后边的,身体微微倾,作鞠躬状的,是他最宠信的两个太监,左李让,右张忠,两人差不多高,只是张忠还略有些胖,打扮的像女人,王炎还笑称李让是他父,张忠是他母,这两位太监可谓是对皇帝忠心耿耿,从小就与王炎有深厚的感情,王炎直接给予他们穿靴佩剑站侍顾问,至于蒙骗圣听,敛些财,他们觉得也是无伤大雅的,他们虽然说性别上已经不分男女了,可这“忠魂”似乎还在,虽说有时会敛些财,但似乎又颇有原则,作出什么把皇帝当成傀儡的行为,是这二人连想都不敢想的。“有事早奏,无事静立。”李让小步走下阶梯,双手互相交叉,尖声道。
  众大臣还未开口,宋政抬头默默看了一眼诸大臣,接着把头低下了。
  此时正有几位大臣想要上奏,忽然见一名皇帝的面奏官急匆匆地闯进殿内,慌张地把鞋脱下跑到面奏官的专属区域,往地上一跪,双手捧着急军令,
  “御战大将军李丛军报急奏!”那面奏官大口喘息着,脸上慌张。
  宋政微微一皱眉头。
  张忠敏锐地察觉到了这一点,
  “尔等休得放肆!清心殿内,为何如此粗鲁?汝又是面奏官,直面圣上,岂能如此不重仪态?”
  张忠微微抬起左脚,那面奏官便懂了。连忙磕头,
  “臣罪该万死!望圣上饶恕,只是李丛大将军在这表层津纸(注:晋朝规定,传递文书时如果有需要传递者注意或做的事,可以使用津纸粘在奏纸密封处,只有当人的唾液粘在其表面,其文字才显现,有点像现代的备注)让我们火速送给皇上,能多快有多快,所以......“
  张忠还想要说什么,被宋政示意阻止了。
  “拿上来吧。”宋政假装轻松的样子。(其实已经十分紧张了,现在王炎已经攻占了全国五分之三的土地,局势很不乐观,整个南方和西方怕都是要属于王炎了。王炎势力分为多支有的小的县级单位独立,有的分支混战争夺利益,所以王炎只是整体上控制西方和南方,还并非构成统一集权),不过幸好有些忠诚的诸侯王仍然与王室凝聚力量抗拒王炎,暂时形成了南强北弱对峙的局面。

和何来问鼎差不多的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