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横浦关前,遇吴越大将梅绢(1/2)


  横浦关、阳山关、湟溪关,是五岭山脉险要处的三座关口,正好扼守从中原之地进入岭南的通道。
  三个关口形成了一个军事大三角,可以相互支援,大三角的支点,便是连江下游的湟溪关。
  湟溪关因为处在西江和连江交汇的地方,它设置的用意非常明显,那就是为了支援上游的横浦关和阳山关,如果上游的关口一旦被突破,湟溪关便可以作为第二道防线。
  横浦关,在秦末时期是浈江与墨江交汇处的一座水关。
  出豫章郡可达咸阳,破关而入可直抵南海郡郡治番县。
  “县令大人,前方三十里便是台岭(今大庾岭),岭内有不少山匪流寇,霸山为寨。”
  “囚吾,你说前面就是台岭吗?”
  囚吾本是庐江郡之人,百姓出身,平定岭南的大军增徭时,被迫加入岭南大军。
  后来被吴阳提到手下当亲卫,为人机灵,而且魁梧的身形,也让他天生便有一把子好力气,搏斗起来,平常两三军士不得近身。
  “回大人,前方确是台岭。”
  “哈哈哈!”
  “大人,为何突然大笑?”
  “无事,只是我与此地有缘呐!”
  台岭,秦汉时期大将梅绢不就在此地吗?
  若是记得没错,梅绢可是越王勾践的直系后裔,为了躲避楚国的迫害,流离逃亡,后随越君无缰(勾践的五传孙)逃到这台岭地界,据山建城。
  秦末时期,陈胜吴广起义,天下大乱,群雄逐鹿,梅绢在台岭操练军士。
  在反秦的战斗中,梅绢显示出卓越的军事才能,有勇有谋,文武双全,指挥若定,攻城掠地,奋勇当先。
  这是一位真真的将帅之才,比汉王刘邦麾下的樊哙,曹参之流,强数百倍。
  “此处山岭可有听闻梅绢此人?”
  吴阳开口向一旁站立的囚吾问道。
  “梅绢?”
  “未听说过,此人有何特殊之处?”
  “先不着急去横浦关,帮我找到梅绢,此人应该就在这附近。”
  “诺!”
  作为吴阳的亲卫,囚吾知道什么该问,什么不该问。
  一万军士找人,效率自然是很快。
  “报!”
  “大人,梅绢被我们找到了。”
  “走,带我过去。”
  “大人,这梅绢可不简单,此人在台岭溪水之源头,修建了一座城,城名梅城,有重兵把守。”
  “有多少兵马可知晓?”
  “我们抓了一个城内的百姓,据说足有三千之众。”
  “三千?这么多。”
  这个梅绢还真是厉害,虽然如今的大秦帝国已经暗流涌动,可是独自拥有三千兵马,还能躲过百越之战,没点头脑,坟头草都有一米高了。
  不过历史确实也是如此,天下大乱,梅绢带着聚拢的几千兵马夺了横浦关,随后攻下赣邑。
  可以说没有梅绢,霸王项羽,汉王刘邦,不可能那么快大破秦军。
  “大军行进,在梅城外驻扎,我们去找这位梅将军谈谈。”
  “诺!”
  梅城内,梅绢正在捧着《孙子兵法》阅读着。
  “报!”
  “城外发现万余敌军,正向梅城而来。”
  “报!”
  “敌军打着岭南军的旗,已经距离梅城不足三里。”
  梅绢毫无波澜的放下手中兵法,下令道。

和秦末:姐夫帮小舅子打天下差不多的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