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夜色中的暴风雨(1/3)


  知声而不知音者,谓之禽兽也。知音而不知乐者,谓之众庶也。知乐者,此君子也。“彬彬有礼,然后君子。”此种道理,细忖起来,并不深奥复杂,古之圣贤早已告知人们。
  如此说起,接受文化教育实在必要,实在重要。塑造人的灵魂,以文化人,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由内而外,显示出来的内在素质值得敬仰。
  遥远的过去时代,能够接受到传统文化知识教育,乃是权贵富庶之家才有的权利,普通百姓极少拥有这样的机会。
  于是,后来,社会等级分化,固化。很长时间内,社会阶层区分出了贵族与平民。所谓的王侯将相、四世三公等门第豪族,大多是世袭的结果。
  也许不应该说其几代人的才智都胜过其他人。当然不排除其确实有过人之处。耳濡目染,自小就接受了普通人接受不到的知识文化,人生见识广博一些也很正常。
  说到底,学习传统文化知识十分重要。人人生而平等,是指生命平等,一霎那的平等。生下来,各各具有了社会属性,便不平等了。
  从古至今,从国内到国外,从先进到落后,皆是如此。人人生活在阶层之中,如想突破,必将艰难。
  李莹莹的母亲是一位胖墩墩的农村女人,没有学习过文化知识,到底有没有进过学校门读书,不得而知。故此,现实中,她面对那些社会地位比自己强些的人,大多带着战战兢兢的态度。
  那晚,她又一次来到学校。她怯怯地从学校大门的小脚门进来,瞅着校园,没有言语,静悄悄地,停在大门里面顿了几分钟。
  李二伟与她同村,自然认得她,就主动过去和她打起了招呼。论起身份地位,李二伟还是能够找到优越感的。两个人在大门处又嘀嘀咕咕地说了几分钟,一起朝着单宇藏方直他们走来。
  她声音低低地说了句:“单校长、方老师。”
  虽然是晚上,李莹莹的母亲还是不敢抬头直视他俩。来自骨子里的自卑,仿佛不只是李莹莹母亲才有。让单宇藏与方直找县长对话,估计也是如此。面对强者,弱者的心态与精神状态大致如此,没有什么奇怪。
  李二伟紧接着介绍说:“单校长,这是俺村的,她闺女在是咱学校的,叫李莹莹,刚毕业。”
  “哦?这么晚了,什么事啊?”单宇藏问道。
  李莹莹的母亲转脸看看李二伟,心情忐忑不安,没有言语。
  李二伟对着她说道:“你自己说吧,这是校长和主任,他们最当家,能给你做主。”
  单宇藏疑惑地看了看,有点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似的,但凭借社会经验,他猜到,肯定有事情。
  于是,他鼓励似地对着李莹莹母亲说:“说吧,到底咋回事?”
  此时,李莹莹的母亲再也抑制不住自己,仿佛一下子找到了青天大老爷一样,憋了一会,接着“哇”地一声哭了起来。其一边哭着,一边诉说着。
  原来李莹莹在初三毕业不久的一天晚上被吴德仁喊出带走,至今未归。她说到今天为止,已经整整半个月了,没有闺女莹莹的一丁点儿消息。孩子是娘的心头肉,其家里乱成一锅粥了,实在没办法了,才来找学校。李莹莹母亲的哭声由大变小,最后变成抽抽搭搭、呜呜咽咽。

和白膏河中学差不多的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