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思想课(1/3)


  每个年代有每个年代的淡定与从容,每个年代有每个年代的浮躁与焦虑。
  那个时候,县广播站的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新闻联播时间,就是我们要赶的时间,必须卡着新闻联播的时间点出门,到学校,在早读之前走进教室。
  除了星期六和星期天,每天都这样。
  雄镇是古城,尽管阿波罗号飞船已经登上了月球,可古城仍然沉浸在它的古老模样里。
  但国家的‘三线建设’,以及阶段性经济建设,落实到地方上,必须跟上国家的脚步。所以,抬头看县城,随处都可以见到“农业学大寨,工业学大庆”的标语。
  由于雄镇大山集聚,从外省搬迁过来的‘三线企业’都钻进了这里的大山,由于对这些国家重要企业的保护,来了许多的部队,县城给人一种兵城的感觉。
  ‘三线企业’之所以选择我们这个县,是因为进退有度。
  退,可以藏进深山。进,可以向周边三省扩散,并且可以快速通过水路,顺江而下。
  县城的东方红旅社上写着红色标语,“敬祝伟大领袖毛主席万寿无疆。”
  县委招待所房子上写着,“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
  红色的标语和密集的军人,让平凡的小镇时光有了它自己特有的年代感。
  我从家到学校,必须经过石头牌坊,然后是木结构的下排街,拐过古旧的青云街,穿过塘家湾,以及‘陇家大院’,还有‘安家的雕楼’,还绕行‘曾家的公馆’,等等过去的老建筑,才到学校。
  我不知道那些过去的人为什么会选择在这样一个地方建城,选择孤峰之下应该是不错的,因为孤峰可以为县城阻挡寒冷的北风。
  但在一个四面环山的地方建城,我想不出是怎样的道理。
  据说,这个地方原本没有城,那些被迁徙来的外乡人流落到了这里,就开始在这里建城。
  这些远来的人当中,大多是两种人,一种是读书人,另一种是英雄。
  读书人也是另一种意义上的英雄。
  所以,这个地方叫雄镇,是有历史渊源的。
  因为这个地方来的人比较杂乱,这就导致了县城建筑风格的杂乱,像南方,也像北方,有江南的风格,也有江北的风格,还有异域的风格。到了这里,有一种时光混乱的感觉。
  这些风格里面,沉淀着人们对故土的怀念。
  从左江来的人,修一幢左江风格的房子。
  从右江来的人,修一幢右江特色的院子。
  北方平原来的人,修一座北方的庭院。
  从江南水乡来的人,修一幢江南的民居。
  去伦敦留学回来的人,修一幢法式的院落。
  去巴黎留学的人,回来修一幢英式的房子。
  所以,县城显得杂乱无章,毫无法度。
  永远古老,永远新鲜。古老是它在历史的往事中,新鲜是它一直跟随当下的潮流。

和伟大前程差不多的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