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道可道,非常道(1/1)


  从少室山下来,龙七问杨愚。
  “你和那老和尚在后面说什么了,说那么久,还故意把我支开。”
  “没说什么,我趁着方丈好心情,让他教了我几招少林绝技。”杨愚打着哈哈道。
  龙七知道问不出他实话来,便不再问。
  “接下来我们去哪?”反倒是杨愚问她。
  “去武当好喽,少林你都闯了,下面自然去武当山了。”
  解剑池。
  杨愚看着这三个字,问龙七,
  “你说我要是到了这里不解剑会怎么样?”
  龙七横了他一眼,“怎么办,那能怎么办?那你就等着那帮道士捅你一身剑眼呗!”
  “哈哈,哈哈,哈哈。”
  杨愚一声长笑,快步向山顶走去。
  武当金殿,掌门空虚道长已经迎候在大殿门前,杨愚少林挑战不空佛法之事已传遍江湖,武当自是不敢怠慢。
  “道长,在下杨愚。久闻道长博采众家之长,特来讨教。”
  空虚道长仙风道骨,几缕白须随风飘动。
  “小友严重了,互相论证而已,请进,请进。”
  两人面对面坐下,杨愚开口道,“掌门精研道法,想必已尽得精髓,在下就班门弄斧了。”
  “小友请说。”
  “道长认为人生共为几种境界?”
  龙七一听,又来看山是山,看山不是山这一套,你不知道少林武当是一家吗,那老和尚还不早告诉他了?
  果然,只见空虚道长轻捋长须,“莫非小友想研讨的是看山是山之说?”
  对于不空提供的人生境界之说,空虚早已备好了说辞。
  “非也,非也,那是对于佛门而言,对于道家当然不能同一而论。”
  空虚懵了,不是这个吗?那我备好的说辞不白准备了。
  只见杨愚缓缓说道,“人生如白驹过隙,白云苍狗,我认为从道家而言,人生应该分为这三个境界。”
  “小友请明言。”
  “第一重,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独上高楼,此言何解?”
  “此句描绘一种孤独寂寞之感,然登楼远眺,一条道路伸向遥远的天际,似含无尽之希望。意喻治学之始,必须耐得住寂寞,高瞻远瞩,不断求索。此一境界,乃对人生的迷茫,孤独而不知前路几何。”
  空虚捋着几缕长须,稍微思索,赞道,“妙妙妙,果然是佳句天成,还符合天理,小友请接着说。”
  “第二重境界就为,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衣带渐宽终不悔,”空虚口中喃喃自语。
  “此句又该如何解读?”
  “此句道尽情人间的相思之苦,情有所钟,虽形容憔悴、衣带渐宽,亦无怨无悔。第二境界概括了一种锲而不舍的坚毅性格和执着态度。人瘦了、憔悴了,但仍“终不悔”。就是说尽管遇到各式各样的困难,还要坚持奋斗,继续前行,为了道业一切在所不惜。”
  “终不悔,说得好,说的好,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杨愚心说,其实我也是书中看来的,只不过你们这时看不到罢了。
  “小友快说说第三重境界。”
  空虚一副求知若渴的神情。
  “这第三重境界嘛,自然是。”
  杨愚卖起了关子,“掌门,我这位朋友最喜欢咱们武当的大红袍,不知道道长可否让大家品尝一下。”
  说完,他又冲空虚眨了眨眼睛。
  “那自当可以,六道,陪同这位姑娘去取大红袍。”
  空虚吩咐一旁的道童。
  待龙七走后,杨愚看着空虚微微一笑,“不空方丈可否将在下的来意说明?”
  “明了,明了,一切依公子号令。”
  空虚着急道,“公子快说第三重境界何为?”
  “第三重境界就是,”正当他要开口时,龙七忽然转了回来。
  “我也想听听第三重境界。”
  原来她忽然反应了过来,杨愚又故意把她支开。
  “哈哈,哈哈,好,我就跟你们说说这第三重境界。”
  “这第三重境界就是—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暮然回首,暮然回首?”
  “哈哈,哈哈,我懂了,我懂了,原来这就是我求而不得的境遇。”
  空虚道长笑着道。
  这下轮到杨愚懵了,你懂什么了,我还没说呢!
  他不知道,空虚道长经他一番言语,刹那顿悟,修为又上了一层。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句言与伊人相会之欢悦心境,于灯火明灭闪烁之处,终于见到意中之人,自是大喜过望。此一境界表明立志追逐的,在足够的积累后,量变成为质变,不经意间已追逐到了。

和七种武器之终章差不多的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