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学义支书和他的同志们(1/1)


  在所有的“他姓”村湾中,吴家湾是离我们杨家坝最近的一个湾子。
  汉平平原,自古人多田少,乡湾密集,人口众多。吴家湾和杨家坝,算上转弯抹角的田角,距离也不过一、两百米。
  近有近的好处,也有近的坏处,这是后话,也是真话。
  我的父亲小辉,棉袄、棉裤水淋淋的,跑回家时,学义支书和他的同志们,正在我家开会。
  60年的战洪大队,好象还没有钱建大队部。每天的会议,都是在我家进行的。原因是:
  1,我的父亲小辉,是战洪大队的会计。
  2,我家的条件,相对来说,要好一点。屋子宽大不说,主要是我的爹爹婆婆,为人厚道。一句话:人好,家好。
  “学义大爷,牛找到了。“进门的第一句话,小辉说。
  同志们关心地问:“在哪里找的?”
  “吴家湾。”
  有人问:“你怎么全身湿淋淋的?”
  “牵牛,打湿了。”小辉沒敢说实话。
  “快点换衣裳,小心冷出病来。”
  “哎。”小辉跑进自己的房间。
  人的脾气,跟年龄、岁数有很大的关系。这一点,婆婆董氏最有体会。
  当听到吴家湾的人把哈巴扔进水塘里时,董氏的心,象刀割一般,鲜血直流:这是多么可怕,多么可恨,多么害人的事。
  要是转走五年,我的婆婆董氏,会毫不犹豫,会理直气壮,会杀气腾腾地一路追赶过去,与他们拼个“鱼撕网破、你死我活”
  “天王老子”,婆婆也要骂他个三天三夜。
  董氏连忙扔下手中的活,顾不上找领头干部打“报告”,“请假”,急匆匆地赶回家中。因为,她要问个“子丑寅卯“,清楚明白。
  “爱华主任,小辉沒回来?”
  董氏问坐在大门口,正在开会的妇联主任陈爱华。
  “牛找到了,小辉刚回来,董婆婆。“爱华笑着回答。
  “哈巴,哈巴“董氏压低喉咙,轻轻地拍儿子的房门。
  “娘,别进来,我要换衣裳。“小辉在里面说。
  “哈巴,把门打开。他们都说,吴家湾的人,把你扔在水里,差点……”
  “娘,莫听别人乱说。”
  “你把门开开,娘只瞧一眼。”
  小辉把门开了一个“缝”,把头伸出来:“娘。”
  董氏心里的石头,总算是落了地。
  “哈巴,幺爷呢,回来沒有?娘干活去了!“
  幺爹牵着牛回来了。董氏的话,很快被证实了。
  “吴家湾的人,太不象话。明天见了他们的吴书记,我要好好问一问这件事,把人扔进水里,简直是瞎搞。出了事,看他们怎么办?“
  学义支书这样说。
  傍晚放工后,董婆婆没有直接回家,而是特意绕道,来到1小队会计杨大毛的家。大毛的娘,是吴家湾的老姑娘。
  “小辉会计没事吧?我正准备过去瞧一瞧,可巧,董嫂先过来了。”
  “我那一群侄子们,搞的是什么事哟。”吴氏说。
  董氏压低嗓门,在吴氏耳朵边,悄悄地讲起来。
  “哦。”吴氏听着,笑起来。
  “我说呢,原来是这么回事,好,好。”
  “董嫂,你应该买点烟,谢谢人家才对。”
  “该谢,该谢。”董婆婆连连点头。
  “董嫂,你也不是外人。我给你说,吴家湾的汉国兄弟,有一个闺女,跟小辉同年,一直沒有“说亲”。“
  “真的?“
  “骗你四脚爬!”吴氏说。
  “吴嫂,我走了。趁天还没有黑,让裁缝把“大公鸡“买一条,明天早上,到吴家湾登门道谢。”
  “哪个姑娘叫什么?“
  “吴水珍。“
  “吴水珍,我记住了。”董婆婆笑着说。
  待续。

和学义和他的同志们差不多的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