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要善于学习(1/3)


  我们是贫穷的,但这并不是由于上帝,而是由于我们的父辈从来没有产生过致富的愿望。
  在我们的家庭中,从来没有一个人想到改革,想到如何学习致富理念,如何学习各种对自己有用的技能和智慧。
  学习是什么?什么是学习?学习究竟是什么?
  是一味的看书学习前人的智慧,还是一味的学习一技之长,又或者是一味地学习为人处事,还是……
  而我觉得,我们通过阅读、听讲、观察、研究、实践等途径而获得知识、技能或认知的过程,都统称为学习。
  我们每一个人,从来到这个世界的第一天起,就须从简入繁地开始学习,一直学到老都有学不完的东西,所以人们常说“活到老,学到老”。
  因此学习成了我们人生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不仅能挖掘生命的潜力,还能让我们实现梦想,过上美好的生活。
  生命的意义不在于纵向延长,而在于横向发展。
  战国时期,中原大地上七雄并立,战争连年不断,各国都想统一中原。年轻的苏秦凭借自己的学识和口才游说当时最强大的秦国,希望得到重用。
  他曾经十次上书秦王,诉说心志,都没有被采纳。后来决定离开秦国,游说六国联合抗秦。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他把家产卖了后,得到路费、衣物、车马、和仆人。在游说的过程中勘察各国的山川地形,风土人情。
  好几年,他仍然无机会实现自己的抱负。钱财用完了,只好辞了仆人,卖了车马,自己担着行囊徒步回家。
  父母原以为倾家荡产的苏秦能换来仕途的发展,一定可以谋得一官半职。谁知贫穷落魄,都骂他是个没有出息的败家子,妻子也像看不见他似的。
  饥寒交迫,向她的嫂子要点饭吃,嫂子说家中没有可烧的菜,拒绝给他做饭。
  苏秦饱尝了人间冷暖,不觉潸然泪下:“一身贫寒,妻子不认丈夫,嫂子不认小叔,连父母都不认儿子,这全是我造成的啊。”
  感慨之后,他钻入书中消愁。他偶然从书堆中发现一本《阴符》,忽然想到有个名士说钻研此书,肯定有长进。于是开始钻研这本书中的道理。
  苏秦足不出户,不分昼夜,发奋读书。夜晚困的时候,为了使自己的头脑清醒,用锥子刺入自己的大腿,血流到脚面上。
  剧痛让他睡意全消,又可以全神贯注地读书了。《阴符》这本书,让他茅塞顿开,又结合自己周游六国所得到的信息知识,仔细揣摩,不过一年,天下形势了如指掌。
  苏秦胸怀大志,再次告别父母去游说各国,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终于取得了六国的信任,接受了他的联合主张。最后,他,兼佩六国的相印,执金牌宝剑,总辖六国臣民。
  孙敬是汉朝信都(今冀州市)人。他年少好学,博闻强记,而且嗜书如命.晚上看书学习常常通宵达旦。邻里们都称他为“闭户先生”。
  孙敬读书时,随时记笔记,常常一直看到后半夜,时间长了,有时不免打起瞌睡来。

和希望在明日的明日差不多的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