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寻找意义(1/1)


  平平无奇的日子愈发显得如死水一般。
  日子仍像往常一样过着,只是,再也没有了当初的那种热情。
  情绪是毫无波动的,既没有欢乐,也没有悲伤,只求这日子一天天的快些过去吧。
  若是有课程的安排,还好,且能分散些注意力;若是没有,那就只好祈求这一日三餐的时间快点流逝了。站在白天在期待黑夜,而当黑夜来临之时,却又在期待次日的白天。本是休眠的时间却毫无睡意。
  躺在床上,只觉心中凌乱,像是在害怕什么,又像是在寻找什么。
  睁开那朦胧的睡眼,新的一天也就开始了。
  阳光慵懒的照进房间,貌似太阳也不想起床工作。
  躺在春光上的我还未起,静静地发着呆,望着天花板,不禁陷入了深思。
  啊,不可以,一天才刚刚开始,怎么能够emo呢,哈哈。
  这一天的开始,也同样意味着开始了大学生活中无聊的一天。
  从早晨睁眼发呆,再到拿起手机,到玩游戏,吃午饭,看书,玩游戏,吃饭以及睡觉,真的是没谁了,您瞧,这是多么无聊的一天啊。只是,在这无聊的时光里,不禁会去想:
  我到底在做什么啊,这样重复的行为又有什么意义呢!(这里的行为不包含吃饭和睡觉等必须行为)
  同时伴随着的还有那强烈的自责,以及对时间浪费的愧疚,总是让人找不到前行的方向。
  本就不太明确的方向在此刻愈发显得模糊不清,感觉我要彻底迷失了。
  所以,我到底要做什么呢?
  哈哈哈(心中竟大笑起来),不知这是嘲讽呢,还是无能的表现呢?
  坐在桌前,电脑开着,音乐响着,脑海中想着着手要做的事情。脑子说快行动起来,身体却说,在坐会儿在坐会儿,一番挣扎过后还是为挪动半步。
  旋律在盘旋脑海中,既然不想动,那索性就玩游戏吧,可打开游戏,脑子显示的却又是满屏的无意义;既然觉得玩游戏无意义,那就看会书吧,然而心中的浮躁让读书成了一种符号,无论是纪伯伦的《先知》,还是法医秦明系列,全都只是眼过而脑不过,看完即忘,难以知道其讲了些什么。
  不知不觉间,时间已是傍晚。
  长时间盯着电脑屏幕,头也有些偏痛。
  心中告诫自己,有些问题还是别想了吧,愈想愈是难受。
  可是不去想,问题就能自己解决吗,不去想就能找到想要的答案吗,不去想就可以摆脱问题所带来的困惑吗。
  答案显然是不能。
  既然不能,就得想办法面对问题了。
  当说到问题本身时,就不得不说说自己本身了。现在想来,所谓无聊且找不到前进的方向,或许是太闲了吧,与其在心中胡思乱想,倒不如静下心来细细理理自己的计划吧。
  话说时间从早晨醒来开始,先是一个半小时的阅读,外加日常的准备,转眼便是中午时分;之余吃过午饭,差不多已临近下午一点,回去写个作业,再去教室上一节课,时间也就来到了下午五点,课后休息一会儿或是整理整理,便到了晚饭时间,晚饭过后,晚上的时间就自由发挥了,或是玩乐,或是阅读,或是写写东西。回头想想,这一天倒也蛮充实的,又何须让那烦人的思绪来打扰自己呢。
  虽说充实,但还是感到失落,想必是不及自己所期待的样子吧。
  虽如此,但做事的本身,个人认为就已经意义非凡了。
  时间如白驹过隙,可不能因其将此身困住。
  有些时候吧,换个角度去想问题,其实蛮不错的,毕竟在不同方位看过去会收获不一样的风景呢。
  事事皆是如此,人生又何尝不是呢,又何必太过纠结呢!
  最后呢,还有一点便是,在对这些问题思考的过程中,我发现了自身存在的一个很大的毛病,即不自信。
  做事时的犹豫再三,瞻前顾后,恰恰说明了这一点,也正因为不自信,所以才想的颇多。
  同时,这也造就了自己的这种性格,似是优柔寡断般。
  对于正值青春际的年轻人来说,优柔寡断未免来的有些太早了,虽说在大人们看来,这倒是成熟的表现,但对于青年失去的是年轻的气息和模样。
  不论过往如何,不论过往对现在的自己造成了多大的影响,我们都不应因过去而留在过去,当然,面对未来,也不应过度焦虑,在这青春之际,应好好把握时间,珍惜眼前的一切,以青年人该有的精气神去生活,去学习,去做自己想做之事。
  同时,不论怎样,都要学会相信自己并接纳自己。(不管自己变成什么样子,你都应该接纳自己,因为这就是你,最真实的你。)
  如果你连自己都不相信,又期望谁能相信你呢!
  纵使日子平淡如死水,但意义同样存在。
  好了,时间不早了,早点休息吧,晚安喽。
  写在最后:人间闪亮的可不只有星星哦。

和如果可以,请大胆去爱差不多的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