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匪姜三嘎子(1/3)


  从练兵台往南走二里多地是安堡村,安堡村再往南走十多里地无就是黄土山。山不算高,但有些密林,黄土山再往东南走六七里地,是田堡村。
  田堡村属于江套地,大部分荒芜没有开垦,有一股二十几人的一绺子士匪在此间活动,如遇官兵围剿往南就是松花江,他们就过江流窜至南岸的宾县、方正等地继续作案,飘浮不定,多年没被剿灭。
  匪首姓善,人送绰号叫“姜三嘎子”,南方人管绺子头叫“舵爷”,少数民族叫“老摇”,而北
  方人就叫“大当家“的,平时派“眼线”和“水客”到处侦察,北方把这种人叫“插签的”。如探听到有便于抢劫的人家“插签人”就向“大当家的”汇报,再订具体的抢劫方案。在一般情况下,抢劫对象都离匪巢不远,匪徒怕被人认出,出发前就把锅底灰涂在脸上,再包上头帕,只露出两只眼睛。
  到达被选定打劫的人家,先派人在外边“扎口子”(警戒),其余人破门而入,先把全家人绑起来,蒙上眼睛,塞住嘴巴,倒吊双手,然后四处搜索,如未找到插签人打听到的钱财,就对被抢人进行威逼审问,直到钱财到手,再唿哨而去。
  如发现官兵来了就喊“水涨了”,大当家的马上喊:“下坎子“(撤退).
  有的地主与匪徒认识有往来,每年也就主动上贡,便不会再遭到抢劫。
  匪徒实行的打劫方式也是根据实际情况而变换不同的,有直接入室实施抢劫的,也有通过绑票勒索钱财的.苏掌柜的对这股土匪是早有耳闻,不想到今天被自己贪上了。
  他早晨也无心吃饭了,把两个儿子招呼来研究应对之策及破解办法,“看来今年是要破财了,要不按他们说的办,他们绝不会善罢甘休的。”他念叨着。
  两个儿子也沉默不语,不知如何是好。想到那五百块的白花花的银元就要白白的送给人家,唉,真是揪心的疼,那要卖多少粮食能攒这么多钱啊。
  这时,二儿子说话了:“爹,他们不是告诉三天内给钱吗?我们家这么高的院墙,这么结实的大门,何况我们还有两支老洋炮。这两天把铁砂和火药准备充足,据人说姜三嘎子只有二十多人,只要他敢来,我们就用洋炮轰,人都是怕死的,只要我们放倒他两个也就把他们吓唬住了,谁还敢不要命的硬冲硬拚”。
  苏掌柜的思量了一下,按这么往说,再挺两天试试,过了这两天如不消停也就見着拆着。家里还有几个伙计,把他们编成两班,每人带一个班,白天晚上轮换巡逻,并让家里人把应手的家伙都准备好,有事大伙一起下家伙.拚死一搏。
  到了第三天,白天啥事没有,到晚上值班的几个人分外当心。把大门早早关门落锁,家人和伙计精神十足不敢有一点马虎。当天晚上没事,第四天白天也没事。
  就在第四天晚上,按現在话来说十一点钟左右,自家院外临街的大柴火垛着火了。火势很大,趁一家人出去救火,男人们用水井的辘轳打水往柴火垛上浇水,女人们用贫端、用桶提,供应浇水的男人们,一家人可乱套了。苏掌柜的此时也料到这一定是姜三嗄子一伙人干的,他们没得到钱,来点柴火垛放火报复,可也行啊,我把钱保住了,用这钱买柴火也用不了的用,相形之下不算啥事,让他们发泻一下呗.。

和族迹差不多的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