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改革工作组(1/2)


  1946年5月4日,中共中央发布关于土地问题的指示,1947年9月中共中央召开全国土地会议,制订了《中国土地法大纲》领导解放区群众开展土地改革运动,1947年10月中共中央东北局和松江省委决定,在呼兰进行土地改革试点。
  1947年10月25日至11月27日呼兰县委,集中县区两级新老干部500多人进行训练、传达党中央土地工作会议精神,学习土地法大纲等文件,联系检查以前的工作,整顿思想,并决定在长岭区全面展开土地改革的试点工作。集训结束,于11月23日500多名土改工作队员在县高官李建平带领下,列队出发,一路上唱着自编的歌:“十一月二十三.大队干部出呼兰,脚踏雪花路,不怕北风寒,帮助穷哥们,彻底把身翻...”徒步奔向长岭区,东北局在长岭区试点仅两个月,对如何发动领导这场土地改革运动,取得了不少经验.为在全东北地区进行土地革命,提供了行之有效的做法。
  经长岭区土地试点后,平分土地运动很快波及到全县,逐步形成平分土地的高潮。首先起来的是外区村来长岭区参观学习的人,他们回本村后,立即按长岭区群众斗争的做法,自动掀起打地主挖财宝的斗争。为了把群众斗争变成自觉的,有组织的,领导的持久斗争.中共呼兰县委于1948年1月,把长岭区参加过土改试点的500名干部做骨干,又吸收长岭区参加过土改试点的一部分农民积极分子和教员.学生共700余人,组成工作队,派往全县各区村屯全面组织领导平分土地运动。
  斗地主,划成分:工作队到各区后,首先以区为单位,召开贫雇农大会.大会上提出“穷人为什么穷,富人为什么富“并以算细帐的方法找出穷的根源,以及要想不穷应该怎么办“?等一系列问题,启发贫雇农的阶级党悟,同时又明确提出“打倒地主永不受苦,打倒封建有吃穿,一风吹大风扫,地主势力随风倒!“等响亮口号.1948年2月初,又以区为单位组织贫雇农大军扫堂子,随着运动的发展,冲破了区的范围,形成了一个全县农民大进军,城乡大联合,横扫封建势力的大运动。仅4天时间就达到了全县10万农民参加的,反封建平分土地运动的最高潮。
  分地,分房,分浮产。
  分地是土改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土改的最终目的,分地的原则是阶级大排号,按号分地,即各户在本村本阶级内,按出身历史,生活情形和人品如何,排成顺序,号码公布于众。然后按号前后依次任意挑选,整个分地工作,是在各村分地委员会的领导下进行的。
  分房子也是以阶级排号为序,自由挑。县分给贫雇农的房子总共为44597间,分房的原则是①,根据每一家庭的具体人口定住房间数,满足实际需要。②,对单身汉给予照顾,注意其以后的安家,③,地主不能与贫雇农住对面炕,对面屋,品行不好与好吃懒作的人也不能住在一起,④,分房要与分到的园田地有一定联系,分给的园田,尽量做到就近定地段。
  分浮产:分浮产也是按阶级排号的顺序分,办法是先添窟窿,后平分剩下的东西。从实际出发调查清楚,其所缺的确属生活必需品,则认为是窟窿,如梁家岗雇农董桐林,全家7口人,仅有一床被,第一次,补给他6床被子,补上了缺被子的窟隆。第二次,补上了棉裤,棉褥。第三次,每个大人又补上了一个棉袍子。第四次,补单衣夹衣等。

和族迹差不多的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