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四章 找同盟(1/3)


  第二天,看完修改过的市场报告,王春年后叹服:“行家一出手就知有没有啊,不得不服啊。”
  华宏阳笑骂:“你这拍马屁的功夫日新月异啊,少给我灌迷魂汤了。不过,工作中的各种报告,你还真得好好的重视。”
  “前几天让我练嘴,今天让我练笔,这是准备让我双修啊。”王春年不由的笑了。
  “我们常常会批判会做的不如会说的,会说的不如会写的。但很多时候却是一个现实,就像我们现在,领导看不到我们做什么,我们又没办法当面汇报,只能够靠写了!”
  王春年立刻点头:“这么一说我还真的要好好练练这方面的能力,都说货好还得会吆喝,不然还真可能费心吃力不讨好。”
  “这个道理要正确理解。任何时候‘做’是根本,没有这个基础,说的再好,写的再精彩,都是空中楼阁,只能是一时,不可能是一世。而工作也好,事业也罢,都是一场耐力赛,最终还是靠得还是能力。”
  王春年认真道:“这个道理我懂,包装再精美,广告再绚丽,决定性的还是品质。”
  响鼓不用重锤,华宏阳笑了笑不再纠结这个话题。
  市场报告定稿了,王春年拿出了工作手册说道:“出了达众钢厂材料事后我们解了兰禧公司的情况,知道他们是注册在汕头的公司,原本主要经营的是建筑材料的贸易,老板叫黄郁,40岁左右,为人比较豪爽。”
  华宏阳很安静的听着,这些基本情况之前就了解,王春年重提起肯定了解了不少新情况。
  “黄郁很早就开始做钢材贸易,90年代初在福建的漳州成立钢材贸易公司,主打建筑材料。或许是因为近几年做建筑材料贸易的人越来越多,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加上前段时间市场一直不景气就想着扩大市场范围,去年在汕头注册了成立了兰禧公司。”
  华宏阳默默的点头,90年代初的钢材市场属于典型的供方市场,求大于供的市场,能拿到材料想不赚钱都难。黄郁能在那时候就从事建筑钢材的贸易只能说明他确实有着强大的各种资源,同时也获取了丰厚的资金积累。
  世纪之交的这段时间钢材市场由盛转衰,特别是建筑钢材出现供大于求的现象,这种情况下跨省从事贸易,实力和背景不可小觑。
  “潮汕地区工业线材市场欣欣向荣,友嘉的情况不尽人意,这一年多来他们采取了一系列的操作。这当中就包括了跟我们厂里开始接触,跟相关的客户开始接触等等。之前达众钢厂的材料他们在潮汕市场更是投放了1000多吨,占了他们采购量的近一多半,也算是下了血本了。”

和何必抱怨差不多的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