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江南情(1/2)


  竹兴地处Z省和H省交界,离太湖很近,有一座牛头山,五十年代因探明地下有煤炭,建设了一座规模很大的煤矿,人多的时候有几万名干部职工。
  姚永忠四爷爷的家位于矿区家属院,是一座上下两层的老式楼房,一家人住在这里还不算拥挤。燕萍姑是老大,在矿区一个单位工作,扎着两条长辫,有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身材苗条,流露出江南女子特有的韵致。大叔叫学军,中等身材,长得白白净净,戴着一副近视眼睛,显得特别干练,外表、气质最像父亲。二叔叫学农,长得高高瘦瘦,面相随母亲,眼睛有点凹,有着南方人的特点,总是笑眯眯的。他们俩都在矿区中学上学。家中还有一位八十多岁的外婆,慈眉善目,老态龙钟,天气好的时候喜欢到室外仰坐在竹椅上闭目养神。家中有一个宠物小松鼠,被关在笼子里,不停地上蹿下跳。姚永忠和弟弟在这个新家里,度过了难忘的童年时光。
  牛头山不高,其实是座丘陵,生长着郁郁葱葱的植被,春天山坡上开满了各色野花,吸引一群群蜜蜂和蝴蝶翩翩起舞。山脚下有一个破败的老式游泳池,水汪里生长着密密麻麻的小蝌蚪。那时,矿区很少有幼儿园,姚永忠和弟弟经常跟随一些小伙伴,到山上尽情地玩耍,常常跑得浑身是汗,把衣服蹭得脏兮兮的,还要四奶奶给洗。
  一来二往,矿上的人对姚永忠兄弟俩都熟了,亲切地叫他们“小山东”。有一个十三、四岁的男孩叫王杰,头脑活络,心灵手巧,是孩子们的“头”,常带着一伙小孩玩。有一天下午,他把永忠、剑忠、小胖、小强叫过来,神神秘秘地说:“今晚都到我家,给你们看样好东西”。几个孩子被吊足了胃口,期盼着谜底的揭晓。
  孩子们吃过晚饭,相约赶到王杰家,进了他的房间。王杰扮了个鬼脸后,一本正经地说:“小山东、小胖、小强,大家晚上好,电影专场现在开始,请欣赏!”原来,王杰制作了一部战斗题材的幻灯片,等孩子们反应过来后,立刻鼓起掌来,兴奋地喊到“哥哥真棒!”王杰把灯关了之后,在黑暗中认真放起一帧帧幻灯片,还亲自担任配音解说,像在电影院播放片子一样,把几个孩子看得如醉如痴,意犹未尽,让王杰又放了几遍才罢手。
  姚剑忠贪玩好动,经常和小胖几个伙伴腻在一起,爬树摸鸟,下河捉鱼。一天下午,夕阳西下,有些住户在室外支锅做饭,升起了袅袅炊烟,散发出诱人的饭菜香味。姚永忠看到弟弟和几个小孩在锅灶间,东躲西藏,逐嬉打闹,就盯嘱了一句:“弟,别乱跑,小心碰着,不要闹了。”姚剑忠不但没有理会,反而玩得更欢啦,结果一不小心把人家的锅撞翻了,热气腾腾的老鸭汤洒落了一地。那家一个大人气得直喊:“这是谁家孩子干的?!”四奶奶听到后急忙跑过来,向人家道歉:“老张啊,真是对不起、对不起喽,小孩子不懂事来,把这一锅好菜糟蹋啦,你们来我家吃吧”,老张碍于同事情面,摆了摆手:“陆护士长,小孩子淘气嘛,没事儿,我们简单吃点,别放在心上。”姚永忠悄悄训斥着弟弟:“说你不听,今后不准再这样啦”,惹了祸的姚剑忠胆怯地说:“哥,我知道了”。
  竹兴山脉起伏,溪流众多,有着典型的江南气候,夏季炎热多雨,冬季晴朗湿冷。两位叔叔放了暑假,在闲暇之余,带着永忠、剑忠,一早去乡间钓鱼、捉黄鳝,傍晚满载鱼获,穿过竹林小道,踏着落日而归。学军叔拉着一手好二胡,晚饭后,他拉起了《赛马》这首曲子,那激昂顿措的琴声,穿过夜色灯火,直击姚永忠的内心。随着琴声渐渐消逝,一切又趋于寂静,姚永忠看着熟睡的弟弟,感到一种莫名的孤单,眼睛有点湿润,愈加思念远在千里之外的爸爸妈妈。

和曾经逝去的年代差不多的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