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4日:整理《被讨厌的勇气》的关键词 其三(1/1)


  【让干涉你生活的人见鬼去】
  阿德勒心理学的一个大前提——阿德勒心理学否定寻求他人的认可。
  根本没必要被别人认可,也没必要刻意去寻求认可。
  我们并不是为了满足别人的期待而活着的,如果一味寻求别人的认可、在意别人的评价,那最终就会活在别人的人生当中——失去自我。
  而与之相对的,他人也不是为了满足你的期待而活,当别人的行为不符合自己的想法时也不可以发怒。
  这也是理所当然的。
  ◇
  课题分离——基本上,一切人际关系矛盾,都起因于对别人的课题妄加干涉或者自己的课题被别人妄加干涉。
  我们必须从“这是谁的课题”这一观点出发,把自己的课题与别人的课题分开来,而分开来之后就很简单了:
  我们不必去管别人的课题。
  ——那如何分辨这是谁的课题呢?
  也很简单——
  只需要考虑一下“某种选择所带来的结果最终要由谁来承担”就行了。
  某个国家有个谚语:可以把马带到水边,但不能强迫其喝水。
  我们可以加以援助,但不可以强迫其改变——能改变自己的只有自己。
  明白课题分离之后,那烦恼于“别人的评价、别人的认可”的问题就不再是问题了。因为别人如何评价你,那是别人的课题,与你无关。你也无法左右,因为我们不去干涉别人的课题。
  我们只要做好自己的课题就行了——选择自己认为最好的道路。
  这就是课题分离——
  无论喜欢还是讨厌,那是别人的课题,而不是自己的课题。
  你为什么会这么在意别人的评价?
  因为你不会课题分离,老是把别人的课题当成自己课题,然后自顾自地烦恼,要记住:在意你脸的只有你自己。
  好了,这就是结论——
  一切烦恼接源自于人际关系,那么,不去干涉别人的课题,也不让别人干涉我们的课题。
  这就是阿德勒心理学给出的、具体而且有可能彻底改变人际关系烦恼的、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观点。
  ◇
  如何构筑良好的人际关系——
  青年:先生,您所说的课题分离完全无视人的感情,又如何能够靠它来构筑良好的人际关系呢?
  哲人:可以构筑。课题分离并不是人际关系的最终目标,而是入口。
  读书的时候如果离得太近就会什么都看不见;同样,要想构筑良好的人际关系也需要保持一定的距离。
  如果距离太近,贴在一起,那就无法与对方正面对话。
  虽说如此,但距离也不可以太远,父母如果一味训斥孩子,心就会疏远。
  这样的话,孩子甚至都不愿与父母商量,父母也不能提供适当的援助。
  伸伸手即可触及,但又不踏入对方领域,保持这种适度距离非常重要。
  这归根结底可以总结为“分寸感”。
  ◇
  人际关系之卡——
  原因论认为“因为被打所以才与父亲不和”,这样的话,我就束手无策了,因为这样“关系修复制卡”就掌握在了父亲手里,因为只有他不打我了,才能修复关系,但是打不打我,时她才能决定的,与我无关。
  但只要认为“因为不想与父亲和好才搬出被打的记忆”,那“关系修复之卡”就会掌握在自己手里,因为只要我改变了,事情就能解决。
  只要我这么想,那即使对方根本不想修复关系也无所谓了,因为“人际关系之卡”总是掌握在我这里的。

和直到人生的尽头差不多的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