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30日~12月31日《苏菲的世界》读书随记 其二(1/1)


  【苏格拉底】
  「最聪明的是明白自己无知的人」
  第十二封信:
  是否有人天生就很害羞呢?
  最聪明的是明白自己无知的人。
  真正的智慧来自内心。
  明辨是非者必能进退合宜。
  第十三封信:
  说起来,自然派的哲学家还有一个称呼:“苏格拉底之前的哲学家”,因为他们生在苏格拉底之前。
  不过,虽然苏格拉底给哲学带来了新的改变,但在讲苏格拉底之前,还是先要讲一下别的——诡辩学派。
  诡辩学派认为:
  人是衡量一切的尺度——也就是一件事的对与错好与坏,完全是要看它与人的需求有何关系而定。
  例如,他们指出,像“天生害羞”这样的说法并不一定成立。
  害怕展露自己赤裸的身体并非“自然”的,也不是天生的。
  害羞——或不害羞——最主要还是受到社会规范的制约所致。
  苏格拉底则试图证明此类的规范事实上不容置疑,而是放诸四海皆准的。
  苏格拉底认为他的工作就是帮助人们“生出”正确的思想,因为真正的知识来自内心,而不是得自别人的传授。
  同时,唯有出自内心的知识,才能使人拥有真正的智慧。
  世界上有那么一群稀有的人,他们知道实际上自己所知十分有限,这也是为何他们不断追求真知灼见的原因。
  苏格拉底就是这些稀有人物之一,他知道自己对生命与世界一无所知,并对自己贫乏的知识感到相当懊恼。
  苏格拉底想为是非对错找出一个清楚明白,而且放诸四海皆准的定义。
  他与那些诡辩家不同的是,他相信,辨别是非的能力就存在于人的理性中,而不存在于社会中。
  苏格拉底认为,人如果违反自己的理性就不会快乐。
  而那些知道如何找到快乐的人就会遵照自己的理性行事,因此,明白是非者必然不会为恶。因为世间哪有人会想要成为一个不快乐的人?
  【雅典】
  「废墟中升起了几栋高楼」
  一段录像:
  录像中,苏菲被哲学家带着浏览了“苏格拉底哲学”的起源地——雅典。
  途中,不可思议地,那座雅典千百年前的雅典,升起于废墟之中。
  苏菲看到了苏格拉底、看到了柏拉图,他们欢迎她,问候她。
  最后,问她:
  第一,请你想一想,一个面包师傅如何能做五十个一模一样的饼干。
  其次,你要问自己,为何所有的马都一样。
  第三,你必须肯定地回答人的灵魂是否不朽。
  最后请你告诉我们,男人与女人是否一样具有理性。
  祝你好运。
  【柏拉图】
  「回归灵魂世界的渴望」
  第十四封信:
  柏拉图认为,自然界中有形的东西是“流动”的,所以世间才没有不会分解的“物质”。属于“物质世界”的每一样东西必然是由某种物质做成。
  这种物质会受时间侵蚀,但做成这些东西的“模子”或“形式”却永恒不变。
  永恒不变的东西并非一种“基本物质”,而是形成各种事物模样的精神模式或抽象模式。
  在“物质世界的背后,必定有一个实在存在。他称这个实在为‘理型的世界’,其中包含存在于自然界各种现象背后、永恒不变的模式”。
  这种独树一格的观点,我们称之为“柏拉图的理型论”。
  简而言之,我们对于感官所感受到的事物,只能有模糊、不精确的观念。
  但是我们却能够真正了解我们用理智所理解的事物,三角形内的各内角总和一定是一百八十度,这亘古不变,而同样的,即使感官世界中所有的马都瘸了,“理型”马还会是四肢健全的。
  哲学就柏拉图的洞穴神话,有一个人走出了洞穴,然后看到了在洞穴中看不到的。他向洞内的人们诉说,人却以为他疯了,最后,他们把他杀了。
  黑暗洞穴与外在世界的关系就像是自然世界的形式与理型世界的关系。
  他的意思并非说大自然是黑暗、无趣的,而是说,比起鲜明清楚的理型世界来,它就显得黑暗而平淡。
  柏拉图认为,人体由三部分组成,而国家又应该像人体一样去管理。
  现在,让我们简单说明人体三部分与国家之间的关系:
  身体—灵魂—美德—国家
  头部—理性—智慧—统治者
  胸部—意志—勇气—战士
  腹部—欲望—自制—工匠
  柏拉图的理想国有点类似印度的阶级世袭制度,每一个人在社会上都有其特殊的功能,以满足社会整体的需求。
  对于现代人而言,柏拉图的理想国可算是极权国家。
  但这里需要解释:柏拉图所创造出的极权国家,是建立在理想之中的。
  统治者是以理性来治国,而柏拉图认为女人只要受到和男人一样的训练,而且无需生育、持家的话,也会拥有和男人不相上下的理性思考能力。在柏拉图的理想国中,统治者与战士都不能享受家庭生活,也不许拥有私人的财产。同时,由于养育孩童的责任极为重大,因此不可由个人从事,而必须由政府来负责——柏拉图也是第一位主张成立公立育儿所和推行全时教育的哲学家。
  柏拉图允许极权,但是,只有在这样严格的体制下,极权才被允许。
  ——每一种生物都是理想世界中永恒形体的不完美复制品。

和直到人生的尽头差不多的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