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6章大城小镇(1/2)


  水潭镇在廉城市的东南方向,距离市中心有三十二公里远,一条从远处盘旋而来的G325省道贯穿而过。
  早在1993年,廉城市还只是一个地级行政县。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增加,县城市中心的常驻人口突破一百万之后,廉城县便升级成为县一级的城市,省辖县级市,地区代管城市。
  据老廉城县志序,水潭镇乃廉城县的十八大古镇之一,也是距离廉城县最远的一个小城镇。早在第一次全国人口大普查,水潭镇的城镇人口基数就达到了十万数,这还不包括下面管辖的十八村委会,二百二十个村庄的农村人口,这在廉城县里还是排名倒数第三的人口小城镇。
  城镇老街道两旁的房子,古朴而败落,暗淡而灰霾,那一栋栋两层高的骑脚楼上,隐隐约约的从那些灰白的墙壁上,看到五六十年代宣传大口号留下的大红标语,醒目而清晰,似乎印证着那个时代的特有性和历史的唯一性。
  逢二五八赶集的日子里,水潭镇的老街道是最热闹的时候。一条老街道,沿着中间新铺的水泥公路往前走,老街道的两旁,都是那些早早从农村里赶出来,就地在路边摆摊的农民。只见,地上摆满了各种各样的农作物,有红薯,芋头,农家蔬菜,还有手工艺人自己打的农具刀具等,街道两旁的小商店还有各种各样的油盐酱醋等生活用品出售,简直是应有尽有呀。
  走到这条老街道的尽头,再向东拐了个弯,便来到了一条新的街道。这里的房子,大都是拆建老房子之后新盖的楼房,每当逛到这儿时,那老街道的陈旧和破败的影儿,突然就消失在眼前了,连同那老街道沉淀久远的历史的味儿,也一并被这新街道朝气蓬勃的繁华和热闹给淹没了。这里主要卖的是新潮流服饰,商品电器,手工艺品和书刊报纸类,还开有个别的潮流理发店和商品小吃店,简直五花缭乱,让人目不暇接。
  刘辰阳曾经在这个小镇上,上了三年的中学,对于这个偏远的小镇子,那可是相当的熟悉了。
  拐过新街道的转角楼房,刘辰阳就来到了水潭镇中心市场外面的一个繁华热闹的十字路口,哥哥刘辰东就开着一辆三轮摩托车,在这里占据了一个位置在摆地摊卖水果。
  “十元三斤”,“十元五斤”又便宜又大又甜的苹果,……过来尝一尝,不甜不要钱,走路路过,千万不要错过咯!
  在三轮摩托车旁边挂着的一个大喇叭上,不停的重复着这句有点夸张的大口号语。
  从中心市场那边沿伸出来的一条四米宽的水泥路上,人潮拥挤,道路两旁也是摆着各种各样的地摊,和各种各样的夸张的大口号从不同频率的大喇叭里不停的重复着,这样嘈杂的声音,和人来人往的人群,直接淹没在这个繁华的十字路口边。
  刘辰阳把他的自行车往大哥的三摩车边一靠,就走了上前。
  “哥!”刘辰阳走上前去,大声的喊了一句。
  “唉!慢走呀!好吃下次再来帮衬。”刘辰东忙着给客人找钱,提苹果袋子,笑脸相迎的喊道,即使看到了弟弟来到旁边,也没有空第一时间回话。
  “你今天怎么过来了?”等了一分钟之后,前面的客人高高兴兴的提着一大袋苹果走了,刘辰东才趁着空隙的时间,回过头来,招呼弟弟。
  “我下午要出来邮局拿录取通知书呢,就早点过来,帮你看下档。”刘辰阳走上前来,耐心的回道。
  “你出来了,那妈在家照看爸吗?”刘辰东抬头问道。
  “没有呢!妈吃饱了饭,跟舅公一起去工地干活了,爸说,他吃饱了,出村口的大树下和村里的老人聊天打纸牌,不用人照看,我也和三叔公打招呼了,我早点出来,下午也早点回家,午饭温在锅里给爸了。”刘辰阳解析道。

和橙心向上差不多的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