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章 耳濡目染(1/2)


  和两位大师相处时间长了,顾墨白渐渐感到了他们身上的不同之处。作为棋士,他们都作风儒雅,智慧过人。可谢春霖的智慧像是在俗世中摸爬滚打锻炼出来的,是对现实的深刻提炼。而梁魏今的智慧像是来自于玄思,再慢慢地向现实辐射,逐渐下降到能够指导现实的程度。可以说,一个人的思想是自下而上的,另一个人的思想是自上而下的。
  从现实中来的思想,基础总是稳固的,不会出现大而无当,不切实际的问题。可无论怎样拔高,也很难达到完美的理想状态,就像太过现实的人,总是对华丽的理想嗤之以鼻。从玄思而来的思想,可以从各种理念中凭空选取最美好的部分,却难以逻辑严密地下降到现实的位置,往往对现实的指导性不足。这就好比孔子和庄子两人的区别。
  第一局对局时,整个气氛都比较轻松。到了第二局以后,他们对胜负变得越来越认真,像是逐渐进入了争棋状态。这也是两个人特意相约下棋的目的所在,就是为了弥补日常中没有参加争棋的遗憾。一开始,他们还能随意讨论棋局,像是路边棋摊的老头下棋一般。后来,他们就变得沉默寡言,只有在复盘时才讨论一下棋局。再后来,顾墨白发现,他们在生活中也开始互相回避,尽量保持着距离。
  反观棋盘上,两人的对局质量却越来越高。第一局的几手棋还像是随性而发,后来的对局则变得紧张无比,一手棋都大意不得。而在剑拔弩张之中,双方又能突然下出充满智慧和创意的着手,令人拍案叫绝。
  顾墨白看了几局以后,发现谢春霖对一些似小实大的棋非常敏锐,只要关系到双方的根据地,哪怕目数很小的棋他也要抓紧抢占。棋的价值在他手中显得格外清晰。而梁魏今喜欢下一些外表笨拙,细细分析起来却韵味无穷的棋,总能在不知不觉间占据厚薄上的优势。他的要诀似乎是对价值的判断异于常人。
  两人对于对手的意图又十分敏锐,往往识破之后,提前就进行破坏。这又使得不爱战斗的两人,经常不得不从棋局早期就陷入争斗。两人都喜欢不战而屈人之兵的下法,这样的棋夹杂在激烈的战斗中,更显得精妙绝伦。
  下了五局以后,两人都有些疲劳,大家约定休息几天。期间又有弟子送来些生活物资。
  有一次,几人闲暇无事,梁魏今突然说:“这些天都是我们在下,你们只顾看。这几天我俩休息,你们两个小辈下几局如何啊?”
  顾墨白和陈淳早就有对弈的想法,不由得对视了一眼。谢春霖道:“我看好,他们看了这么多天的棋,到底有没有进步,咱们也得好好看看。”他们几句话,就把两个人的对局定了下来。
  顾墨白和陈淳对局就没有那么郑重了,两人把餐桌收拾收拾,就摆上棋盘开始对弈。四年前他们下过两盘,都是顾墨白取胜。这次久别重逢后,两人日夜相处,也下了好几盘,互有胜负。这次当着两位老师下棋,都不免有些紧张。现在顾墨白是六品,陈淳是七品,便由陈淳执白。

和围棋血风录差不多的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