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4章 于无声处听惊雷(1/3)


  “禹知罪。”
  虽然杨禹入职才三天,这两天被乱七八糟的账目弄得够呛,连管理粮草的小吏都还没能认全,但他不能也不想以此来推卸自己的责任,他再次长揖道,“望太尉能给下官一个将功赎罪的机会。”
  刘裕面无表情,但目光却仿佛能穿透人心,“你若真能假道于魏,本太尉可饶你前罪。然则,你将如何说服魏主?”
  刘裕说完顺势站了起来,他身材高大,虽未着甲,但腰间悬着宝剑,手把剑柄之间,无形中散发出一股逼人的气势。
  杨禹赶紧答道:“启禀太尉,魏主拓跋嗣新纳姚兴之女为妃,甚为宠爱,此次太尉伐秦,姚兴之女必定会游说魏主出兵阻挠,因此要说服魏主借道极难。”
  太尉参军谢晦冷笑着说道:“这些人皆尽知,何须尔来妄言?”
  杨禹看了看谢晦,不得不说,这家伙长得挺帅,只是太过于倨傲,再看刘裕帐中诸人,杨禹不免有些感慨,刘裕虽然英雄了得,可终究难以挣脱名门望族这张大网,细看刘裕帐下,左长史王弘出身琅琊王氏,太尉参军谢晦出身陈郡谢氏,右长史郑鲜之出身荥阳郑氏,太尉主簿孔宁子乃会稽豪族出身,表面上看,这些士族皆已臣服于刘裕,但另一方面,这何尝不是刘裕对望族的一种妥协呢?
  杨禹感慨之余,不再理会谢晦,继续说道:“太尉,要说服魏主,恐怕要从他身边的宠臣崔浩身上着手才行。下官在关中时,尝闻崔浩博览经史,玄象阴阳,百家之言,无不涉及,精研经义,运筹帷幄,有张良之才,如今官拜博士祭酒,常侍奉拓跋嗣左右为其讲经占卜,解答疑难,深得拓跋嗣倚重,以下官看来,北魏上下,今后太尉真正要留心的当是此人。”
  杨禹如此推崇崔浩,即便是年近不惑的王弘也大不以为然,更不用说年少得志,自视甚高的谢晦了。
  听完杨禹此言,谢晦那美目一翻,哂然一笑讽刺道:“崔浩若真如你所说,有张良之才,又怎会轻信你的说词,为你去游说魏主?莫非,你自认才学胜于张良?”
  谢晦这番反讽不可谓不高明,在座的众人有的失声而笑,有的嘴角上翘,只是保持最后的体面没笑出声来而已。
  杨禹淡然地拱拱手说道:“谢参军说笑了,在下不才,岂敢望张良项背;不过,正因为崔浩智慧过人,倒不必费心琢磨什么虚言巧语,只需实话实说,崔浩必然会尽力游说魏主借道。”
  杨禹话音一落,连老成持重的孔靖也不禁被勾起了好奇心,太尉主簿孔宁子更是忍不住抢先问道:“杨司马,何谓实话实说?”
  杨禹看了看没有太多表情的刘裕,然后向孔宁子一揖道:“实话嘛,自然是明明白白告诉崔浩,太尉此次北伐,灭国大功,志在必得,秦乎?魏乎?”
  这确实是句大实话,乍听来无甚出奇,但若是聪明人,便能听出其中的弦外之音。
  你往深处想啊,刘裕为什么需要一份灭国大功,这还用问吗?自然是为了那张大椅。
  既然刘裕对这份旷世之功志在必得,那自然是神挡杀神,佛挡杀佛,北魏若出兵阻拦刘裕伐秦,刘裕从秦国那边得不到的,必定会转向北魏找补,不管战况如何,至少北魏是代秦受敌了。
  孔宁子稍加思索后,悄悄瞄了刘裕一眼,见刘裕神色如常,他才接着说道:“秦魏毕竟刚结姻亲,这恐怕不足以说动崔浩吧?”

和逐鹿南北朝差不多的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