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第一张专辑(1/4)


  8月1日。
  张清欢照例起了个早床做早课,并没有因为放假就偷懒。
  昨晚,与徐主任、糜增教授聊了很久,一上头还喝了足足四两白酒,喝趴了,最后还是徐主任把他送回宿舍的。
  想想他都觉得丢大发了。
  昨晚徐主任给他普及了一下音乐唱片制作和发行的传统玩法,并且给了他两个联系方式,一个是魔都音像出版社的,一个是太合麦田音乐公司的。
  太合音乐公司老板,一个叫做宋珂的人,跟徐主任刚好认识。
  他昨晚也在网上查了一下资料,对这个人也有了一些了解。
  宋珂跟高公公很熟。
  1996年,宋珂为高公公的专辑《青春无悔》投资了20来万,最终获得了50万的收益。自此,两人之间的关系也展现在大众面前。从成立太合发行专辑,与声像合作成立声像·麦田,再到进入华纳,以及现在从华纳出来。
  至于音乐制作发行方面,按照徐主任的说法,现在由于盗版横行,而且越来越多歌手选择发行单曲,使得制作成本越来越高。现在音乐的娱乐公司,都是配套有唱片公司,艺人经纪和娱乐公关公司,而唱片制作只是其中一个环节。过往传统唱片发行,是一个高投入、高产出、高风险的行业,如果没有在制作上投钱,歌手不可能红,唱片也不可能火。
  就像他推荐的太合麦田的唱片的宋珂,就曾告诉过他,唱片专辑的宣传费用是制作费的三到五倍,比如制作费50万,市场营销费用大概在150万到200万,全球的唱片业都是这么干的。但现在国内盗版横行,这样投钱的后果就是,所有的市场费用,都变成了给盗版商做。
  太合麦田似乎准备进入新技术平台,依托网络技术,瞄准单曲MP3市场。
  在交谈中,他还提到了彩铃业务。
  由于宋珂比较有预见性,目前已经准备与各大移动运营商及网络运营商在商讨合作。
  至于分成方面,他也不了解,但是按照他的说法是看歌手与唱片公司签署怎么样的分成协议,唱片公司是制作方与发行方之间分成往往是唱片公司15%~20%之间,发行方拿走剩余部分利润。
  比如一张唱片影碟卖10块钱,制作方最多拿走不超过2块钱。而唱片公司作为制作方还得承担宣传费用。
  从交谈中,他已经大概明白了唱片行业的运作逻辑。
  也算获益匪浅。
  说白了,发行唱片能赚多少钱,关键还得看他的歌曲够不够火,专辑卖的多不多。
  前世万倩因为专辑销量差,签约的音乐公司被她实力干翻,也就不难理解了。不过,这不是说她专辑很差,是行业发展的原因,比如盗版和网络。
  今天,他打算电话约见一下宋珂,看看是个什么人。
  前世对他没有什么了解,虽然是个乐评人,但更多是为了混口饭吃。对于各大唱片公司都没有什么概念,甚至不是刀哥,他对高公公的了解都不多。

和这个明星不讲武德差不多的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