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遇见7(2/2)


  “本書是臺灣天文臺古籍珍蕆本,稀世寶書,全集共二十九卷,古本原版復制,毫無差錯,是日理、天象學家極難得到的寶書,因其是寶書,限量印刷,印數爲五千本,不再版。”这段文学介绍足够唬住大陆绝大多数人,不知道的人还以为是修仙秘籍真迹现世,若要拿去拍卖会上拍卖肯定不会少于八位数。
  梁父研究大学问到何种程度不得而知,但可以断定其水平介于无知者与透知者之间。人在这个状态是最痛苦的。因为他没有无知者的无畏,也没有透知者的豁达。不明不白的最折磨人同时还折磨了别人。
  梁晓诺有幸生在科技时代,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无神论者。父子俩三观不合自然矛盾重重。
  最开始梁晓诺觉得有神论也没什么不好,它只不过是一种精神依托而已,寄托者只要能把这种精神转化成一种正义的化身,那就是好东西。不过,一切都只不过是人的一厢情愿而已。那些做长辈的都喜欢把自己的观点不论好坏强加给晚辈。打着为其好的名义说这是传承。
  梁父也是如此,自己的信仰恨不得全世界都同自己一道朝拜,所以老子要迫使儿子站在同一战线,想让儿子“子承父好”,因此逼着梁晓诺要和自己一起信神信佛。梁晓诺被逼迫,叛逆至极,开口就说父亲愚昧无知。
  中国自古以来提倡三纲五常,在封建思想的洗礼下,凡是只有老子训儿子没有儿子指点老子的道理,所以梁父将儿子的话视为大逆不道,骂儿子是吃里扒外的东西。
  两个人平时关系极差,谁看谁都不顺眼。这次考上大学儿子想缓和与父亲之间的关系,便有意去了解一下万道之祖的“易”,到底是个什么东西。
  晚课开始,第一个课时老师介绍了八卦、伏羲以及周文王之间的关系,接着介绍八卦里乾、坤、兑、震、艮、坎、离、巽的符号及意义。
  后面两个课时老师嫌累不愿再讲,直接给学生们看别人的视频。那是台湾师范大学曾仕强教授讲解易经的视频。
  梁晓诺不认识曾仕强,暗想既然是看录制视频,那看的应该是世界顶级学校里的顶级专家的讲解,怎么说学校应该是清华北大莫属,讲解者也应该是陈寅恪这样级别的大师。但他仔细想想后,觉得自己粗浅,因为名教授不一定全在清华北大,何况当初国民党战败,将祖国的各种瑰宝带去了台湾,其中不乏各类文化精华。所以在历史文学的研究上,台湾省的人民应该更具优势,所以梁晓诺还是决定静下心来听。
  曾教授说人属阳狼属阴,所以人看到太阳就高兴,而狼见但月亮就嚎叫;他还用筷子作比阴阳看人品……梁晓诺用了这么多年的筷子,现在才知道用筷子搛东西时,只有一只在动。
  ……
  《易经》是本好书,孔子晚年能够“韦编三绝”充分说明了这一点。国学经典绝对是经典,汉朝将《易经》切分成义理和术数两部分,显然义理是个好东西,而术数就另当别论了……

和格致,遇见不一样的自己差不多的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