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 格梦1(1/2)


  如果把人生比作是个闯关游戏的话,那么在生命没有结束之前,你需要不停地闯关——通关——然后再闯关。
  换句话说,人生其实就是一个不断地提出问题,然后解决问题的过程。
  根据现代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哲学“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定律可知,当一个问题被消灭解决时,必然会产生新的问题。
  此前,梁晓诺为“要迈出去”而迈了出去,解决了“始于脚下”的问题,但由于这“要迈出去”的意识只具备短促的能动作用,迈完即逝,所以后续前行动力的缺失问题必然突出。
  然而如何获得一个持续性的动力,这又是一个终极难题。
  要解决这一问题,就得根据辩证唯物主义哲学“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依赖于物质”、“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的这两大哲学理论。
  通过该哲学,不难知道,要获取能动性关键在于意识,而根本在于物质。因而归根结底还是一个“格物”上的问题。
  但是,此理论体系结合逻辑学可知,它们之间存在的必然联系仅仅只是“有能动性必然有意识,有意识了必然有物质”这一必然逻辑关系。
  换句话说也就是“有物质未必产生意识,有意识未必会有能动作用”;人通过格物之后必然会产生意识,但产生何种对物质有无能动作用的意识,这因格物者格物时的主、客观条件而异,是一个偶然性事件——因为意识本身就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所以靠“格物”而来的意识,仍然是个变量具有不确定性。
  而这样的不确定性,极容易让探求者走向唯心主义,甚至有人干脆用宿命论来宽慰自己,而且此宿命论,还是终极辩证意义上的广义宿命论,就如同“维度空间”里的十一维空间一样——一切的一切皆是命!
  但是综合分析发现,这种终极思维始终带有消极色彩,不仅不利于推动事物的发展,而且还违背了现实生活矛盾的实际,所以最终还是需要摈弃的。
  简单点动力可分为主动动力与被动动力,假若缺乏主动动力那么就依靠被动动力——从宏观角度而言,实际上这个宇宙的一切物质都在做被动运动,并不存在主动这一说法,而这个世界本来就是被动的世界。
  在大被动的基础上,如果说大学之前是被动成长的话,那么大学开始后几乎就只剩下主动成长了。所以如何必然产生一个既具有极强能动作用,又符合被需求者所需求的意识,目前依然是世界之迷。
  说得通俗易懂点就是,如何必然产生一个既具有极强动力,又符合欲求者良心的欲望,这是一个人一生所要找寻的东西。
  从可知论的角度分析,当格尽世间万物万事时应该会找到一条必然关系。但就现在的科学而言还为时尚早。
  居然优质的欲望不能被动产生,那么只能主动去寻找,而寻找的最好方法就是格物致知而后正心诚意。
  按照这个思路,梁晓诺为格物而格物想要和专业知识发生摩擦效应,以期培养出兴趣。然而也许是摩擦程度不够深,或者是时间不够长,反正兴趣的火花没碰撞出,脾气倒是碰撞出了不少。
  有时候可选项太多了,也未必事件好事,在这个多元化的时代里,事物的多样性被扩大化,其所产生的问题自然也就多样化。虽然这些多样性的事物百花齐放都具有极强的诱惑力,但辩证来看其同时也失去了诱惑力。

和格致,遇见不一样的自己差不多的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