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启运(1/3)


  虽然年龄不是最大,但何工对YF100最有发言权。
  所以轮到他时,众人都安静了下来。
  何工还在看着手里的技术手册,听到喊自己才放下册子,站起来给大家举了个躬。
  “首先我代表项目小组道歉,不管K120怎么来的,不如人家是事实。我们用了15年,还是没有做到世界先进的水平。”
  “不能这样说啊,YF100指标完全达到预期,只能说K120太妖了。”
  “就是,我们都是从头开始,哪里像别人经验多到数不清。”
  “……”
  此言一出众人连忙劝阻,但何工只是摇摇头。
  “YF100已经落后是事实,K120先进也是事实,我的意见是:既然设计时就参考了RD120,现在再抄一下K120也无妨。
  不过……YF100不变,没有必要再改进它。”
  唐伟天听出了言外之意,突然想到了什么:
  “你是说YF480?”
  “现在它的名字应该会改成YF130,以及衍生型YF135。”
  何工缓缓看开口,众人立刻想起了这两个项目。
  准确的说,他们还没有立项。
  目前航天局已经在规划的是长征五号,YF100也是为此准备,这个时候再改已经太迟了,必要性也不大。
  但未来的重型乃至超重型火箭的发动机,内部代号YF130以及YF135还在论证中,同样是液氧煤油火箭发动机。
  用K120改进未来的重型火箭发动机最为合适,也有充足的时间吸收技术。
  唐伟天主持完会议,将结果发回六院,第二天晚上才接到回信。
  六院整体对获取K120技术持积极态度,愿意与民企进行商业合作,并倾向于购买样机以及生产许可。
  也就是和当年获得外国公司技术一样,买你的产品,但是必须教会我。
  不过六院的要谨慎许多,要求考察团队就留在新远镇,直到新远一号火箭发射才最终决定是否购买。
  这是华国的一项传统,不管什么好东西,一定要是你自己用的我才买,不然说的再好听都不买账。
  当然,在资深的研究人员眼中K120是很可靠的,但有时候真正排版的上级领导必须考虑更多,不能落下把柄。
  于是林炬就收到了六院持续驻厂考察的请求,然后立刻批准。
  在他眼里这哪是难为他,简直是来送福利啊。
  六院这么多人往那一站,厂里的技术人员问几个问题,交流一下没问题吧?
  生产发动机的时候问一问哪里需要注意,有什么经验能避避坑,总不好意思不说吧?
  这么多大牛在厂里不好好利用起来,简直愧对这来之不易的机会啊。

和让你造拖拉机,你去造火箭?差不多的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