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两全其美的好办法(1/2)


  刘月朝听完,眼睛越来越亮:
  “我明白了……你这眼界,我是真不知道怎么说好了。
  你是从全国各地的报刊里,品读出了现在国企会改革吗?”
  朱弦越心道:
  总不能说,自己是从未来来的,能未卜先知吧。
  内心戏谑了一句,朱弦越正色道:
  “承包制在农村已经大获成功,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城市也有这样的可能性。
  天下大势浩浩荡荡。改革是大势所趋,改革是早晚问题,时间问题。
  一旦时机成熟,是必然事件。这样一来,国企承包责任制,也有了出现的土壤。”
  说着,朱弦越便拿着一张张报纸,指着上面圈住的信息,与刘月朝说了起来。
  八十年代初,农村的改革伴随着大包干的施行效果显著。但国企的改革相比而言,就缓慢许多。
  现在的国企改革,还更多的停留在放权、让利上。
  企业的经营权更多给到企业自身,利润上缴也不再刻板压死,有了更多浮动。
  上级期待国企职工的积极性释放后,能够获得经营上的进步。
  但是,朱弦越通过各种信息观察到的是:
  这种红利即将被消耗干净。
  必须走到改革的第二轮:国企经营承包制。
  现在是1982年年底,再过一年多到1984年,国企改革就将迎来全国知名的承包第一人:马胜利。
  那么,现在有没有机会提前呢?
  朱弦越权衡再三,觉得是可以的。
  实事求是的说,比起中小国企。
  八一六七厂的情况要更加艰难,因为这是一个军工厂!
  须知,中央一直在着手进行着大裁军的计划。
  在那个十年期间,全军共有干部152.6万人,超编46.7万人。
  1975年6月,中央决定3年内减少员额160万人。
  到了1980年8月,中央又启动第六次大裁军。
  再到1982年9月,第七次大裁军以“精兵、合成、平战结合、提高效能”为原则,将人民解放军总员额减至400余万。
  薛盈仓就是在这一次大裁军之中,被裁军退伍回家。
  尽管这次裁军的力度很大,但总设计师其实仍不满意,批示说:
  “这是一个不能令人满意的方案,现在可以作为第一步实行,以后还得研究。”
  因此,历史上很有名的“百万大裁军”即将开始,军队还要裁减员额100万!
  在企业里干过活的人都明白,在减量的市场里干活,那是极其煎熬的一种体验。
  春江水暖鸭先知,伴随着裁军的行动,自然是对军需采购的大量下降。
  对于厂里的有识之士而言,自然更加迫切想要寻求另一条生路。
  那就是:军改民。
  药品的生产,就是在这样一个背景之下进行的。
  可惜,总厂似乎并没有强大的销售渠道,
  同时小批量的生产又导致成本高昂,没有性价比优势,并没有打开局面。
  朱弦越言简意赅地将裁军导致的八一六七厂必须改革的来龙去脉和盘托出,说道:
  “因此,我认为八一六七厂的改革迫在眉睫,
  参考农村一样进行国企体制内的经营承包制一定会成为厂领导的必然选择之一。”
  刘月朝看着眼前这个十五六岁的少年郎侃侃而谈,仿佛国家大事尽在掌中,感觉到一种奇异的和谐感。
  他很清楚地明白:对方说得很对。
  也正是因此,她才不由地惊叹,心道:
  这小子还真是个妖孽,也许……苦难真的能够锻炼一个人吧。

和我在明末穿梭1982:争明天下差不多的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