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5、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2/5)


  所以中国政府也想发展基于光通信的宽带网络,于是作为试验,上海的交大和北惊的清华合作成立了一个公司,叫Gernet,准备建立一个大学校园网,把全中国的大学都用互联网宽带连起来,刘坚介绍我去找的就是该公司的创始人之一,姓汪。
  ......
  两周后,上海的一个新公房小区,夜幕下一排排平顶、白水泥外墙的六层建筑,昏暗的路灯拉长了树枝晃动的影子,树影下,时隐时现可以看到一个理着平头的中青年男子在东张西望的找门牌号。
  这是我根据刘坚给的地址在找汪教授的家。
  我根据刘坚给的门牌号码进了一栋楼的大门,楼内没有照明,只有一缕月光通过楼层间的窗户照射在陡峭的楼梯上,走上楼梯,是一个过道,过道上堆满了各种杂物。
  我对着号码敲开了一间屋子的房门,一个戴眼镜的矮个子中年人迎了出来。
  “请问,这是汪教授的家吗?”我客气地问道。
  “您是?”戴眼镜的矮个子客气地反问道。
  “我从美国来,是刘坚让我来找一个姓汪的教授。”我说明了来意。
  “哦,请进请进!刘坚跟我说过您要来。”戴眼镜的矮个子听说是刘坚介绍来的,就客气地把我让进了屋里,原来这人就是汪教授。
  这是一个典型的二室一厅的上海新公房,说是二室一厅,实际上这个厅不是现在意义上的客厅,而只是一个小小的不足8平方米的吃饭的地方。
  坐下后,汪教授给我泡了杯茶,这是传统的中国人待客之道。
  “听刘坚说,你在美国搞光通信,是这方面的专家。”汪教授一面示意我喝茶,一面说道。
  “我在LunX,做DWDM和CWDM的光通信系统的研发工作,但称不上专家,刘坚言过其实了。”我谦虚地笑着说道。
  “现在国外的互联网发展得很快,因此我们国家也想加快互联网的建设。”坐下后,汪教授和我一样是个搞技术的,因此没有再和我客套,而是直截了当地向我介绍起了情况。
  “是啊,几年前,没有人知道什么是互联网,而现在大家都已经离不开互联网了!”我同意他的话,于是感叹道。
  “现在美国的互联网都已经用宽带上网了,是吧?”汪教授问起了美国的互联网带宽问题。
  “基本上都是宽带了。”我点点头答道。
  “现在中国还是在用拨号上网,这网速实在是慢得像蜗牛爬!”汪教授对我抱怨起了国内的网速。
  现在的年轻人可能不知道什么叫拨号上网,科普一下:
  拨号上网就是利用传统的电话线去上网,现在,一个普通家庭的上网带宽至少是100MB的,即百兆的,而在一些经济发达的城市,甚至都已经开始升级到1000MB了,即千兆的。
  而那时的拨号上网,网速是64KB,相当现在百兆宽带的0.00064分之一!如果用那时的网速去打开一个现在的网页,恐怕你等上一整天都下载不完!
  “所以我们国家也想搞宽带上网,作为试验,我们搞了一个大学校园网。”汪教授抱怨完国内的网速,开始说起了他们的计划。
  “这个大学校园网由北惊的清华和上海的交大牵头,南方的主节点在上海,北方的主节点在清华,两个主节点之间通过光纤连接。”汪教授开始详细地介绍起了技术细节。
  我听了汪教授的话,不禁想到LunX产品的重要市场之一就是面向美国的大学。
  因为美国的大学和中国的大学在组织结构和分布上有很大的不同,特别是美国的国立大学和州立大学,国立大学在每个州都有分校,而州立大学则在州内的一些大城市中都有分校,因此这些学校有把各个分校的网络通过光纤连接起来的需求,而LunX的产品中的一个应用就是满足这些大学的需求,因此对汪教授提到的中国校园网来说正好合适。

和人生是怎样炼成的差不多的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