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耳目(1/3)


  许默揉了揉酸涩的眼睛,窗纸发白,透着曙光。
  书桌上面,堆着二十七份请帖,他没有撒谎,虽然靠着身体的本能,他能把毛笔字写得凑合,但远谈不上出众。
  再三检查一遍,没有错字,许默才放心,一扭头,发现徐师爷正站在他身后不远处。看徐师爷的样子,多半也是一夜没睡,但精神头还很充足。
  “徐先生,晚生已经写好了。”
  徐师爷点头,“行,你交给衙役,尽快送出去,今天中午,堂尊就要请客。”
  许默连忙答应,捧起请帖就要往外面走,不过在经过徐师爷的时候,他还是停下来,并且拿出几张写满了字的纸,递给了徐师爷。
  “这是晚生仓促所写,先生暂且一观。”
  许默大步出去。
  徐师爷目光扫过去,才看了几眼,徐师爷就忍不住以手扶额,连连点头,“不错,不错!一碗莲子羹,还是老夫赚了!”
  片刻之后,许默将请帖送出去,徐师爷坐在了许默坐过的位置上,坦然笑道:“你有心了。”
  许默谦虚道:“身为下属,这也是分内之事,当不得先生夸奖。”
  徐师爷感叹道:“说是分内之事,如果天下官吏都能把分内之事做好,就真是盛世大明了。”
  徐师爷略感慨,竟然直接道:“老夫年纪大了,耳也聋了,眼也花了,精力不济,大不如前……怎么样,愿不愿意给老夫当个耳目?”
  这位徐师爷可是新任县令的心腹,给他当耳目,四舍五入,那就是县令的耳目。
  更何况那么多经制吏,人家找上了自己,必然是下过功夫,摸清了陈州的情况。县令夹菜你转桌,师爷敬酒你不喝,还想不想在县衙混了!
  “先生厚爱,晚生敢不从命。”
  徐师爷笑着点头,“很好,不愧是父子两代,在衙门多年,心思机敏,不比寻常!”
  果然,人家是知道自己底细的。
  许默并不意外,他打听县令的情况,想要扳倒韩立明。县令也要弄清楚地方的情况,就算县令一时顾及不到,师爷也要提前下手,没有足够的本事,是吃不了这碗饭的。
  许默和徐师爷没有说更多,他从耳房出来,外面天光大亮,到了排衙的时候。
  所谓排衙,就是地方官升座正堂,下属官吏依次参拜,排班站立,颇有些青春迷你版早朝的意思。
  尤其是新官上任的第一次,更是要表明态度,拿出执政立场,重要性不言而喻。
  只不过通过昨天的事情,大家伙已经对县令大人的凶悍有了足够的认识,再靠着排衙立威,就显得有些多余了。
  果不其然,县令刘崇特别下令,省去一切繁文缛节,只要属官和吏员前去拜见即可。
  许默无话可说,排班站队,依次入内。
  县丞,主簿,典史,巡检,教谕,然后是六房的吏员,由于户房全部沦陷,就只有十五位经制吏鱼贯而入。
  许默由于年纪资历,站在了最后面。
  不过回头看看包括周节在内,没有资格入内的书手,以及众多的衙役,许默还是满足的。有句话怎么说来的:人家骑马我骑驴,回头看到了一群推小车的汉儿,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和我在明末当反贼差不多的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