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章 吏房人选(1/2)


  “许默,这位算是你表兄,我们徐家的大才子。”
  徐政连忙道:“是叔父谬赞,我不过是个略会读书的呆子罢了,比不得表弟。”
  听他这么说,许默却是笑了,“听这话,表兄必是贵人!”
  “贵人?怎么讲?”
  “人贵有自知之明,表兄如此谦逊,岂不是贵人?”
  徐政一怔,忍不住大笑,“表弟果然妙语无双。”
  几个人坐下,徐师爷主动倒茶,随后道:“徐政,你从绍兴那边过来,可有什么心得?也跟表弟说说。”
  徐政面色凝重,良久一声叹息,“叔父,表弟,要我说,这大明朝只怕要完了。”
  徐师爷把脸一沉,责备道:“你有事说事,何必如此信口雌黄?”
  徐政摇头,“叔父明鉴,我可不敢撒谎。实在是这些年来,江南的作坊越来越多,聚拢的工匠也越来越多……就拿这一次苏州的事情来说,出来闹事,追着锦衣卫打的,就是周家的作坊里的工匠。”
  “啊!”徐师爷吃了一惊,“周顺昌家里还有作坊?”
  “有,织机三千架!”徐政道:“江南大户,向来主政以本守家,以末敛财。眼下是家家经商,户户织丝绸。海运贸易,茶叶瓷器,可谓是百业兴旺,远胜从前。”
  许默听着,突然道:“既然百业兴旺,怎么会有危机?”
  徐政摇头,“兴旺的是高门大户,却不是朝廷!”
  “此话怎讲?”
  徐政深吸口气道:“从国初以来,苏松常镇就是财税重地,尤其是苏州,一府之地,居然比好些省份的税收还多。可这些年来,苏州的膏腴之地,鱼米之乡,全都种上了桑树和棉花。朝廷想要田赋,必须从江西和湖广等地调拨。即便如此,还连年积欠,供应不了朝廷开支,京师百万之众,九边几十万将士,真不知道要靠着什么活着?”
  徐师爷眉头紧皱,他长叹道:“据我所知,当初萨尔浒之战,也有人主张徐徐图之……奈何国库空虚,神宗频频催促,才酿成惨败。这些年来,非是辽东兵马战不过建奴,实在是粮饷不足,供应不够,每每仓促迎战,战败之后,局势更加糜烂,那么多猛将强兵,就这么断送了,老夫也是无奈啊!”
  许默认真听着,将徐师爷和徐政的话放在一起,也就说明白了大明的症状。
  “舅舅,辽东女真已经形成了气候,想要剿灭,就必须集中十倍之力,泰山压顶,才有希望成功。”
  徐师爷点头。
  许默又道:“江南虽然富庶,但是却收不上来钱财,拿不出粮食,供应不了国家开支。”
  徐政用力颔首,“不止如此,眼下的江南,还没了供应税赋的田亩,又逼着百姓沦为流民,在城里四处游逛,无所事事。久而久之,必生祸患!”
  许默道:“那就没有办法了吗?”
  “没有!”徐政干脆道:“如果毛一鹭能拼着命,把事情推下去,或许还能起死回生,奈何他们不顶用。现在已经没有人害怕朝廷,江南之地,简直成了化外之地……表弟,你知道吗,不少读书人在江南讲,要非君!”
  “非君?”许默一惊,“什么意思?”
  “就是说天子乃是天下大害!”
  许默大诧,目瞪口呆。
  舅舅却没有多少奇怪的,“当初李贽就四处宣扬这些东西,几十年前,还不过时奇谈怪论,不足为奇,现在如何?”

和我在明末当反贼差不多的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