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影 战争(1/2)


  大地是一片死寂,初冬斑驳的云影,就像是一块一块巨大的血痂。
  浙城像伫立在这片广袤平原上的一座渺小的孤堡,在它的周围,有密密麻麻的小黑点在移动。
  浙城西的平地,由于刚度过了一个干燥的秋天,像是一张巨大的失去水分的老树皮。
  一片黑色的洪流,在沿着老树皮的边缘缓缓地流动。在这片洪流的正前方,是一块块如刀切般地方阵。老树皮的另一侧,是几乎同样地方阵,环绕着数条速度较快地“小溪”。
  铁甲似海,金戈如霜。两军围绕着浙城,在浙河平原上沉默地对峙着,但这对峙不会持续很久,大战一触即发。
  双方已经在这片区域拉锯了很久了,浙河地区被陈军控制,无疑是给继夏钉入了一颗眼中钉,欲拔之而后快;而陈军想要取得进一步的战果,则必须在这片区域站稳脚跟,以图继夏的整个中南部地区。
  双方都想赶在寒冷的冬季彻底到来之前达成自己的战术战略目标,各自都加快了部署。终于,在初冬的第一缕阳光照进这整个秋天未承一滴润泽的平原之时,陈军,继夏军在这个平原两侧展开了大战前的对峙...
  东升的太阳逐渐移向正中,继夏军动了,环绕在步兵方阵周围的“小溪”化为无数条黑色的细线,向着陈军的方阵两侧而去。
  这是继夏军的骑兵,由于马鞍尚未出现,除了有荒外,当时大多数军队,骑兵这一兵种都是为辅助步兵存在的。凭借速度优势,先行靠着弓箭和所配长剑长矛等长兵器,在敌方步兵侧翼进行骚扰和消耗,至于军阵间的决战主力,都是步兵军团。
  在继夏军骑兵向陈军冲过来的时候,继夏军的步兵也动了。他们沉默而整齐,像几大块缓慢移动的金属巨块,泛着青铜与铁交杂的光泽。
  陈军的步兵方阵依旧没有任何动静,两侧士兵安静地举着巨盾,严明的纪律不允许他们有一点多余的动作表情和声音。不过,在继夏军骑兵出动之时,陈军中央坐镇的大将丁严,挥舞了几下帅旗。很快,那片老树皮边缘流动的洪流停滞了一瞬,随后继续沿着边缘,向其中一个方向流动着。
  随着双方距离的拉近,继夏骑兵加快了速度,同时擎起手中的长矛,部分士兵则取出了箭袋里的羽箭,搭在了弓弦上,这样射箭虽然准度不高,但是也能给敌人造成一定的混乱和损失。
  近了,更近了,继夏骑兵的喊杀声尚未完全冲出,便沉沉地坠落马下。陈军外侧的盾牌兵将巨盾微斜,一脚踏出,用身躯和盾牌顶住长矛的戳刺和乱飞的羽箭。顶住第一波消耗之后,待继夏骑兵再度折返之时,盾牌之间分开一条缝,随后,整齐的长枪刺出。
  马儿惊恐地叫声和人因刺痛而扭曲地喊声呼声融为一体。两次进攻都没有效果,但此时的继夏骑兵无法及时停下,只好先向空旷处继续冲刺再调转马头撤回后方。黑色洪流在这时开始动了。
  与继夏的骑兵不同的是,这组成黑色洪流的每一匹马上似乎都有一块“垫子”,上面的骑兵十分稳当地坐着,一手持武器,另一只手里还能牵着缰绳掌控马匹行进方向。
  近看才发现,这黑色洪流的每一骑,人与马俱着铁甲,像一座座伫立在平原上的铁塔,在天海的冷光中,震耳欲聋地沉默着。
  这是陈军实行新马政,改良战具后组建的第一支重骑兵,间河一带优秀的马场为这支骑兵提供了优良的战马,由于王室并未催要,陈国便将这一批战马“暂时”据为己有。
  隆隆的“雷声”炸响在晴空万里的浙河平原。加速流动的黑色洪流中也分出数条黑色细线。
  混合骑兵的战术,则是由军师田攸提出,轻装骑射手掩护重装铁甲骑的进攻,为其前进道路上扫清那些可能影响到的远程兵种,比如敌人的弓箭手,而这次他们有了别的目标,那些冲劲未过的继夏骑兵。

和影与序差不多的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