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大势渐形(1/4)


  前有顽固者寻由滋难不肯按数纳贡,被五年政考评以庸劣,给宗亲府罢了国号,召回了王城做了无爵无职的闲人,仅靠月俸度日为例,使一众十数国自黜罢去国号,爵得郡国公、县国公留居故地,不再事事。高低之下,便有人悔青了肠子。
  又是五年将至,有国主为此心神惶惶不能安宁,倒不如那些行以武士征擂的邦国来的痛快,一擂之下,胜者势盛败者势衰,衰而不亡于一时,亦有颠倒之日可期。
  毓海国国主仓促之间巧施匿形之策,尽裂国土而生的郡国县国,起初唯唯诺诺令人满意,可在毓海国式微之际,各个都有了主见,各行其道,以至于毓海国匿形而没实,年年失地,愈发势弱。老国主一怒之下,气燥胸塞,就此归孝于列祖列宗之侧。
  又一年翻过,昔日的毓海国如今仅存一县之国,余众郡县,罢的罢,没的没,仅在卷宗之中教后人知晓。
  但比起多数已然命运同归的邦国来说,还是受天运所眷的,至少还能依赖一块未履官政的县国而残留于世。
  数年来,随着各国以高门厚禄广招门客,不仅作为主流的剑客,刀客数量膨生,更有五花八门层出不穷。
  -----------------------------
  洛易少年时懵懵懂懂,一日,独自观影的他忽受启蒙,笑傲江湖纵意之姿,让人妄身于一道。
  好言难改回头意,八岁生日一过,执拗的洛易便在父亲的陪护下寻入深山,拜得上师。
  经三十年的淬炼,虽然拳脚刀剑有成,却也放下了高来高去的野望,开始了安心养生,授徒传艺的生活,又经五十年春秋,终于八十八岁高龄,归道自然。
  只是不曾想到,居然又逢新生!
  此生,洛易身具宿慧,却因淡忘而学识有限,也未曾想过在这看似平静祥和的新世界试图另一种人生,只是自然而然的贴近了已经融入灵魂的那股亲切感。
  五岁起便开始极为规律的生活,每日清晨小桶提水,劈细柴,一日间被串门的姨婆瞧见,自此,左邻右舍便传响了洛家有个生来便知孝的孩子,让父母是喜在心里。
  只是马步行桩,高蹿下跳,夜幕之时还会攥着一根树枝挥来刺去让二亲颇为不解。
  随着年纪的增长,自家所养的鸡仔已经是蛋不供求,持身勤力只能适可而止。
  至十三岁时,外表看似依然瘦弱的洛易,内在的体格却是充满爆发与韧性。
  也是这一年,原本安静祥和的毓海国因为再也无力纳贡,被罢去国号,国府上下尽赴王城,成为官衙托管的“无主之地”。
  作为毓海国仅存,涓国已然孤立无靠,直面觑觎。
  宗亲府登门递书,相邻十三国竟然齐齐约战,以武擂斗已有十年,且此一遭。要知南疆芜国,与毓海国一般孤存一地,却因山路崎岖蜿蜒,加之虫害频频,而无人愿意再下战书,依然苟存于世,揪其根本,想必是芜国贫瘠难以事事,而涓国盐田富利的缘故。

和剑下春秋差不多的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