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名臣(1/2)


  现任少府为刘陶,宗室之后。
  举孝廉,任顺阳长,后迁为侍御史。
  公元176年,杨赐为司徒,辟刘陶为东曹掾。两人认为张角“遭赦不悔,而稍益滋蔓”,以后必然会造成大患,商议采取“孤弱其党,诛其渠帅”的策略对付太平道。
  然而杨赐很快因征辟党人被罢免,事遂不行。
  刘陶也被牵连,去职。
  杨赐毕竟名满天下,不久就被起复为光禄大夫,后历任少府、光禄勋、司徒,前年被罢免,又转任太常。
  刘陶属于士大夫中的骨干,耿介之士,在杨赐、袁隗、张温等人发力下,今年初被拜为少府。
  刘陶接掌营造毕圭苑、灵昆苑的差使后,借故拖延,久未建成。
  他知道必然有被天子问责的一天,已有心理准备。
  刘宏一把将御案上竹简砸向刘陶,咆哮道:“二苑为何久久未成,汝有何解释?”
  刘陶也不辩解,免冠谢罪而已。他对刘宏已经死心,劝谏根本没必要,不过徒费口舌。
  刘宏大骂一顿,见刘陶只是伏地不起,毫无反抗,也觉得无趣,下令将他赶出宫去,就地免职。
  刘陶走后,刘宏气仍未消,愤愤不平地道:“朕削平东羌,铲除会稽妖贼,讨平乌浒、板楯诸蛮,文治武功比之先帝不遑多让。一向勤政,躬自劳苦,仅仅提出营建二苑,花费亦不多,这都不行么?”
  张让劝解刘宏道:“彼等士人,虚伪自私,不能理解陛下难处。
  然陛下之劳苦,奴婢皆知,天下百姓亦知,彼等想要遮掩,也是徒劳。
  刘子奇去职,则少府一职就空缺出来,可于西园再求贤才,奴婢为陛下贺。”
  刘宏深以为然:唔,少府是个油水丰富的好职位,卖二千万钱似乎有点少?
  卖朝廷的官,入刘宏的库,这个买卖划算得很。
  *******
  刘陶径去杨赐府中。
  杨赐听了刘陶被免官,长叹一声,久久无言。
  杨赐出身名门,少年时即以忠正和精通儒学而闻名,壮年后隐居授学,不应州郡征辟。当今天子初继位,朝廷选任帝师,三公皆举杨赐。时杨赐已年过四十。
  晚仕的作风跟其祖、父如出一辙。
  其祖杨震,安帝时名臣,号称“关西孔子”,五十多岁出仕。有人曾夜中送金,说无人知晓,杨震说“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世称清廉,官至太尉。
  其父杨秉,桓帝时名臣,四十多岁出仕,曾经从容对人说:“我有三不惑:酒、色、财也。”亦称清白,官至太尉。
  震畏四知,秉去三惑,为人称赞。
  杨氏家风谨严。杨赐尊奉家风,嫉恶如仇,直言无讳,屡遭罢免。
  杨赐的堂侄杨琦(杨秉之兄杨牧之孙)任侍中,也是直臣,对天子刘宏卖官鬻爵很是不满。
  有一次刘宏问他:“我与桓帝相比怎么样?”意思想要得到自己远胜桓帝的答案。辟土服远曰桓,桓虽然不是恶谥,但却隐含穷兵黩武劳民伤财之意。刘宏不自知,故有此问。
  不料杨琦答道:“陛下比之桓帝,有如舜帝比于尧帝。”
  刘宏心中暗怒,却不好发作,悻悻地道:“卿可真是强项,不愧是杨震的子孙,卿死后肯定也会引来大鸟的。”
  杨震蒙冤自尽,死后有“大鸟高丈余,集震丧前,俯仰悲鸣,泪下沾地”。
  刘宏话中有着讽刺和不满。
  杨赐宦海沉浮十余年,如今已六十多岁,对江河日下的大汉朝的未来,越发悲观。
  鲜卑檀石槐死,朝野皆贺,杨赐却不以为然,大汉之病,不在外忧,而在内患。
  朝中有十常侍权势滔天,州郡有宦官子弟肆行不法,乡野有太平道阴谋造反,大汉朝已是千疮百孔,百病缠身。

和三国:从杀人亡命开始差不多的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