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献策菱形堤(1/3)


  他大概看出了河道的问题所在,归根结底,还是水源地势较高,衔接水源的河道,大约七里之长几乎全是一条笔直直线,两岸又是新筑土堤,缺乏树植固根。
  一开河,大水如猛兽,总有些松动的部分会最先遭到毁坏。最麻烦的是,土堤一处松动被毁,若不及时修缮,任河水继续冲刷,缺口处会越扩越大,直至堤毁。
  他并非水利专业人士,面对如此情形,按道理确实也帮不上忙。
  不过,说巧不巧,他脑海里还真有一段后世里关于古人如何修筑“灵渠”文献记忆。
  灵渠,古称秦凿渠,或零渠、陡河等,是古代中国劳动人民创造的一项伟大工程,位于广西境内,于公元前214年凿成通航。灵渠流向由东向西,将兴安县东面的海洋河(湘江源头,流向由南向北)和兴安县西面的大溶江(漓江源头,流向由北向南)相连,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运河之一。而彼时灵渠开渠时,也遇到了与此刻淮水南引近乎一样的问题。
  想必是因为灵渠在近一个世纪来,先后都被掌控在士燮和吴国治下,北方的水利专家一直没有机会去研究学习这条河渠的水利技术,这才陷入了当前困境。
  “周坦,如何,可有良策?”李干见周坦眉宇展舒不定,迫不及待的问道。
  “办法倒不是没有,如今小人有上中下三计,不过都各有难处。”周坦故意为难的说道,如今的他不是当世名仕,计策出得容易了,只会让自己以后被压榨的更厉害。
  “你且说说看。”李干顾不了那么多了,追问道。
  “今日河道难处,就是不够牢固所致。小人的下策,是沿河道土堤,栽种树木,强根建基。此下策,虽需经营数年之久,但一定会造福后世,一劳永逸。”周坦不疾不徐的说道。
  “经营数年?再有数日,若无成效,只怕这河渠就毁于一旦了。”李干不满的说道。
  不过,他虽不满,但也暗暗把这番话记下来了,哪怕今日不能所用,日后遇到相似情形时,自己至少也有说道的地方。
  “功曹稍安勿躁,且听小人的中策。这中策,就是以条石加固岸堤……”
  “你这叫中策?我前几日已向尚书郎建言,以土石混方加固岸堤,眼下如有富裕时间,早就让大家返工重修河堤了。此区段有数百丈之远,短时之内,如何能筹到足够条石?又如何能确保汛情发生前完成重修?”
  “只是,若是筹不到条石,只怕小人的上策也难以实施啊。”周坦为难的说道。
  “你的上策,也需用到条石?”
  “功曹,眼下我等讨论的可是河渠水利工程之大事,若是一点材料都不用,那不是荒诞妄议吗?”
  李干很着急,但也自知周坦所言甚是。他所担忧,无非是时间有限。原本此次淮水南引的工程,并非全程都没有用到石料,好几处地势不利的区段,也是配备了相应土木石材。可偏偏水源头此处区段,预期中本无重大风险,也只有少许段落用上了土石混方,多数仍是采用的土堤。

和罚魏差不多的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