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戴县(1/2)


  晋省,戴县。
  崎岖的山间小道上,一支八路军部队步履艰辛,翻过层层山岭,向着五台山方向进发。
  “老李,战士们这几日长途跋涉,早已饥肠辘辘,前方有一个村庄,咱们歇歇脚再出发吧。”
  说话的人很年轻,约莫二十余岁,身穿黄绿色破旧军装,面色坚毅,眼神有些恍惚。
  他名叫张仲勉,早在一个小时之前,他的脑海中出现了二十一世纪的记忆。
  两世的记忆相互交融,每一个都无比的真实,张仲勉不知哪个才是真正的自己,前世与今生,这两个或许都是自己吧。
  今生的张仲勉出生在湖南一个贫农家庭,父母早亡,有两个兄弟和一个妹妹,可惜长兄在大革命时期惨死,三弟和妹妹在战乱中失踪。
  张仲勉少时便经长兄的引导,加入了革命的队伍,先后参加了著名的秋收起义、四渡赤水、飞夺泸定桥等战役。
  历任红四军班长、排长和连指导员,红一军团营教导员,是一名久经沙场的老红军了。
  因为红军改编的缘故,按理说张仲勉所在的营应缩编成一个连,但因为他们营是343旅绝对的主力,特许保留了整体的编制。
  张仲勉目前是115师343旅主力营教导员,营长是他的老搭档李宏平。
  他们刚刚打完平型关战役,全营仅剩一百零八名负伤的老红军,基本丧失了战斗力。
  各连连长、指导员带头冲锋陷阵,包括张仲勉在内,都受了不小的伤,但对于身经百战的他们来说,这不过毛毛雨罢了。
  在平型关战役中,115师以自身伤亡四百人的代价,歼灭了日军坂垣师团第21旅团1000多人。
  张仲勉所在的343旅是全师的主力部队,是原红一方面军第一军团主力部队,同样是本次战役中立下大功和受损最惨重的部队。
  在抗战前期,日军大队的战斗力可以拟比国军一个军,不管是武器、身体素质,还是单兵作战能力,都胜与国军。
  坂垣师团是日军甲种师,有“钢军”之称,是日本编组最早的7个师团之一,又称华北方面军第5师团,历史上创下在中国战场和70余个师先后对阵的纪录。
  我军与坂垣师团第21旅团作战,在装备如此落后的情况下,却出其意料的大胜。
  343旅受损最严重的就是李宏平和张仲勉率领的独立营了,他们在正面战场上,被日军一个中队追到深山中,仍边袭边打,以一己之力拖住了完整的日军中队。
  最后以自身牺牲300余人,全歼装备精良的日军中队,缴获三八式步枪80杆,十二个掷弹筒,六挺轻机枪,以及棉服等军需装备。
  论枪法,老红军们一个也不差,拼刺刀也不输丝毫,这可是大革命时期的红军,刚刚走完长征后的红军。
  但独立营也因此陷入了重重大山之中,与大部队脱了节。
  几天后,平型关胜利大捷,张仲勉四处打听得知,115师师部和原属的343旅已经南下析口。
  只有政委率领部分3000余人,留驻五台山地区,在敌后建立根据地。
  因此,张仲勉决定率部投奔老政委。
  “营长,教导员,前方村庄发现了一支抗日游击队,要不要先和他们打打招呼。”
  一名黄绿色军服的侦察兵向李宏平、张仲勉敬了军礼,精神气很足,询问道。
  李宏平微微点头道:“没想到在这里遇到了游击队,真是幸运,先打一下招呼吧,不然被他们认成敌人就弄巧成拙了。”
  张仲勉谨慎道:“老李,游击队虽然是我们的兄弟部队,但也要核查清楚,他们到底是不是游击队。”
  独立营总共就剩这些老红军了,经不起任何损失,由不得张仲勉不谨慎小心。

和亮剑:从平型关大捷开始差不多的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