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神童之名,恐怖如斯(1/3)


  “好,昔年我穷困之时,曾受许家老大许方资助,今日,便籍此而来。”
  郑十方也没有隐瞒,三言两语,便将实情说出。
  且这没有什么可隐瞒的,许陈两家恩怨情仇,不用多说。
  听到这里。
  不管是围观之人亦或者参政左邑,都了然。
  不明所以的人还在骂许家以大欺小,竟然用人情请动解元来为难十三岁的孩童,但知道点旁枝末节的人已经大胆肯定是许家没跑了。
  在几十年的恩怨面前,道德可轻可重。
  “原来是许家,难怪,那小生便不奇怪了。”
  “解元请问。”
  陈文强笑吟吟的抬手示意。
  “好,且听好!”
  郑十方见陈文强如此淡定,也不敢大意,当即道:“早起!”
  “请答!”
  郑十方可谓是言简意赅,干脆利落。
  二字出口。
  便安静了下来。
  而随着郑十方话音落地,周围的一些士子也相继维持秩序起来。
  “都安静点,安静点,既然为答问论道,就要安静一点。”
  “知晓答案的也别在此卖弄,且看这神童如何作答。”
  “若是连字解都做不到,怕真就是为博虚名了。”
  可又一些士子却不满了起来。
  “这未免有些难了吧,这已经是院试难度的题了吧。”
  “对于十三岁刚刚入门儒学的孩童,难度就不是一般的大了。”
  更有一些没有听懂什么意思的学生百姓,无比疑惑了起来。
  “早起,什么意思,是早晨起来,还是早早的起床,不会这么简单吧,这两个字又要怎么解?”
  即便是参政左邑在此时听到这个题目,也是忍不住的眉头一皱。
  解字是院试的题目,若是以字面意思来理解,那就大错特错了。
  解字解的是一个学生的思辨能力,学识渊博程度,文字表述能力。
  答案宽泛,并没有固定答案模范。
  但是,这首要考察的就是引经据典,要通过这两个字,用自己的学识找出出处,并引出全文,根据对全文的理解来给出自己的理解。
  这个问题并不超出院试考题,但相对来说是院试考题中难度较大且极具争议的问题。
  ‘早起’二字,源自孟子的一篇讽刺小品。
  齐人有一妻一妾而处室内,其良人出,则必餍酒肉而后反。
  意思是齐国有个人和一妻一妾生活,丈夫每次外出均吃饱喝足醉酒了才回家,妻子便问和什么人在吃饭,丈夫答曰都是有钱人。可妻子狐疑即是有钱人,却从来不见家中有人显贵体面之人前来,便在第二天暗中跟着丈夫出门。
  却见丈夫走遍全城也无人与其打招呼,最终跟着丈夫来到了城外坟墓间,见到丈夫与扫墓的人乞讨残羹剩饭,不够又到别处寻扫墓之人讨饭。
  得知这就是丈夫每日吃饱醉酒回家的原因,妻子回家后将之告知于妾,并道:“丈夫是我们指望依靠过一辈子的人,现在却是这个样子。”
  于是妻妾二人在院中抱成一团,泣不成声。
  丈夫却不知情,晚间得意洋洋的从外面回来,在妻妾面前大耍威风。
  而孟子据此便总结出一个道理‘由君子观之,则人之所以求富贵利达者,其妻妾不羞也,而不相泣者,几希矣。’。
  而这仅仅是第一解。
  也就是能从早起二字解到出处,并据这篇文章来谈谈自己的理解。

和西陈代明差不多的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