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初至长安(2/2)


  对于眼前这位二郎君,王顺原先并不算太熟悉,毕竟作为长安纨绔圈的扛把子,像云溪村这等远离繁华之地的小村庄,他还是很少来的。可这几日相处下来,觉得二郎君与传言中的大相径庭,不仅平易近人,还似乎很有本事。
  而王顺虽是李家别院的管事,但连日的相处下来,李德奖从他身上感受到了久违的温暖,好不容易适应了这里的生活,猝不及防的又要离开,心里突然有种莫名的不舍。
  “老头,小爷我还是很正常滴,只是··习惯了这里的生活。”
  ············
  翌日清晨,李德奖简单收拾了一下衣物,然后打开房门。
  房门外,王顺正等着他,见他从里面出来,双手给他递上几个蒸糕。
  他知道李德奖有要用早食的习惯,于是天刚微亮,就早早起来安排庖丁给他做了几个蒸糕。
  李家别院的庖丁这几日在李德奖亲切教导下,厨艺也稍稍提升了一个档次,至少做的东西他能够下咽了。
  “二郎君,这回长安还有大半天的路程,你一定要记得用食,回府后,莫再惹公爷生气了,免得又要挨揍·········”
  王顺一边塞一边絮絮叨叨个没完。
  李德奖苦笑着拎起包袱就走,包袱有点重,里面大多都是蒸糕,再矫情一点就是一个半百老头对二郎君的温暖。
  “二郎君,路上一定要注意安全,回到府里要好好照顾自己········”
  从卧房到别院大门一路唠叨叮嘱个不停。
  李家别院大门外,赵小六带着三十余名部曲恭敬地在静静地等候,由于来时路上遭遇伏击,回去时赵小六临时从别院调了十余名部曲随同护送。
  见李德奖出来,赵小六上前恭敬行礼,并主动接过李德奖手里的包袱放置在马车里。
  临上马车前,李德奖突然转身给了王顺一个拥抱,拍拍他的背轻声道:“老头,我这是回府,又不是送死,别那么矫情,你自个儿在这也要好好注意身体!”
  说完便在赵小六的搀扶下上了马车,马车在三十余名部曲的护送下,朝长安的方向驶去。
  车厢内,李德奖浑身不得劲,这还是他头一回坐马车,一路颠簸不说,光是这狭小的空间,就让他很不适应。
  调整了多次姿势后,李德奖终于是瘫软在车厢里,像一滩扶不上墙的烂泥。
  到长安时,已近傍晚时分。
  果然啊,这年头车马很慢,书信很远,一生只够爱一人。
  “二郎君,咱们到长安了!”马车外,赵小六喊道。
  李德奖闻声,在车厢里伸了个懒腰,缓缓坐起,然后掀开了车帘。
  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
  这就是大唐的长安!
  这也是世界上第一个人口过百万的城市,偌大的长安城中除了帝王权贵、兵士和大唐子民外,还有来自各国的异域商贩、佛僧道尼,异域使节等等。
  西周时在此兴文修武,制礼作乐,奠定了中华文明的基础;始皇横扫六合,建立了大一统的封建帝国;西汉王朝开辟“丝绸之路”。
  如今与大唐通商建交的异国和地区多达三百多个,形成了真正意义上的“万邦来朝”。
  长安城由外郭城、宫城、皇城三部分构成,共开十二座城,除正门明德门有五个门道外,其余各门均为三个门道。
  李德奖一行从西面的延平门进城。
  走过十余丈的城门甬道,仿佛瞬间走进了另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古城的繁华和沧桑,夹杂着各种喧嚣叫卖声扑面而来。

和大唐小纨绔差不多的小说推荐